春节假期,看电影成为全家老少的娱乐项目。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诸多观影中的不文明现象也显现出来。假日期间,记者走进市区影院探访,发现不少观影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
1月25日,记者来到我市一家电影院,在观影过程中发现,一些市民总习惯在别人专心看电影的时候充当人形弹幕,为身边的人讲解剧情。讨论剧情的声音在电影院中此起彼伏,尤其是在一些紧张的时刻显得尤为突兀,让人出戏。“实在不明白这些人怎么想的,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观影结束,市民林先生对记者抱怨道。
除了观影途中的窃窃私语,记者还碰到了“熊孩子”。其实孩子并没有错,只是他们可能待错了片场。一些电影的内容并不适合孩子观看,但一些家长仍带着孩子来到影院。结果可想而知,正看到飙泪处,孩子的吵闹声一秒钟将你拉回到现实中。“孩子看不懂,自然坐不住,不明白这些家长为何要带他们来看看不懂的电影?”林先生告诉记者,他还提醒过几句,谁知道被孩子父母反问,“他还只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什么?”
林先生表示,我们的电影还没有分级,家长应该在买票前做好功课,评判是否适合带孩子去看。过于血腥暴力的,会吓哭孩子;远远超过孩子理解水平的,孩子看不懂,也坐不住。最终遭殃的,还是其他观众。
在当天的观影探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市民抵触的不文明观影行为还有:吃外带的带壳、重异味的食物;踢、踹椅背,不停地抖腿;拉满亮度看手机;对屏幕摄影等。
公共场所,需要的是遵守规则意识。我们在马路上清楚要“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在电影院里就没有规则意识了呢?希望大家文明观影,共同营造文明环境,尽享观影好心情。
(记者 张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