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 王卫东
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存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从形制上分,又有圆形叫团扇(纨扇)和折叠式的叫折扇。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它的扇面上宽下窄,呈扇形,小中见大、咫尺之间反映丰富的大千世界。折扇画既有各种形式装裱后的扇面书画,更有大量不同形式的成扇传世。扇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画家在作画时须考虑在特定空间范围中布局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扇画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其实已脱离了它的实用性,而成为塑造成艺术化的扇子形状的绘画作品,被历代皇室政要、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作为精品珍藏,至今还受到人们的青睐。
黄宾虹墨笔山水成扇(图1),纸本,墨笔画,纵18、横47厘米。画面以枯笔绘江南山水小景。远处群山连绵起伏,近处绘枯石杂树、小桥流水,数间屋宇影现其中。款署“己巳六月,纯夫先生属,宾虹”,钤“虹”白文圆印。背面为清末翰林许承尧隶书《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内容为“永平二年,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疢,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款署“纯壻拂暑,芚翁”,钤“疑盦”朱文方印。根据“己巳六月……”可知此画作于1929年,黄宾虹时年65岁。又据“纯夫先生属,宾虹”“纯壻拂暑,芚翁”,可知是为许承尧的爱婿罗纯夫所作。
黄宾虹(1865—1955),安徽歙县人,名质,字朴存、朴人,别号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能诗文、书法,兼长金石文字、篆刻等艺术,为近代新安画派一代宗师。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中国画学史大纲》《宾虹草堂藏印》等。
许承尧(1874—1946),曾单名芚,字际唐、芚公,号疑庵、婆娑翰林,室名瞑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安徽歙县人。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著有《歙县志》《歙故》等。
扇骨两边分别为子安刻行书七言诗四首,内容为“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试问亭前来往客 ,几人花在存园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南风吹断采菱歌,夜雨新添太液波。水殿云房三十六,不知何处月明多”。
第一首诗出自明代徐熥的《邮亭残花》。徐熥,明代藏书家,字惟和,别字调侯,闽县人。第二首诗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第三首诗出自宋代晁冲之的《春日》。晁冲之,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江西派诗人。第四首出自明代王旬的《宫词》。王旬,明初诗人,字子宣,里居未详。
于士俊,号子安,江苏吴县人,光绪年间到北京以竹刻为业,擅长书法,以行楷书为多,字迹娟秀。
黄宾虹、许承尧两先贤于新安文化眷眷情深,他们在共同保护、研究乡邦文献上不懈努力,加之学养、心境、志趣等相近,两人因而结下深厚的友谊。此扇不但是二人友谊的见证,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于晚辈的关爱之情。
黄宾虹设色山水成扇(图2),纸本,浅设色画,纵18、横47厘米。画面远处山峦逶迤,含烟吐翠;近景坡石密林,山间小路弯曲延伸,路上一老者手持拐杖正在前面行走,其后侍童肩背行李跟随。款署:“仿马麟笔意,雅与吾乡丁南羽、郑千里两画师为近,晴初世长兄大雅正之,宾谼”,钤“朴存”白文方印。
根据“……晴初世长兄大雅正之,宾谼”,可知此扇是黄宾虹画给方晴初的,方晴初即方文隽之子。方晴初(1900—1976),又名熙、日生,歙县县城人。民国七年(1918)开始经营祖业进兴布店和同顺布店。后自筹资金一万元与人合开华兴布店。曾任县商会主席、县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歙县中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县银行董事长等职。
背面为同邑书法家徐丹甫书诗三首。款署“晴初大兄世台法家正捥,丹甫徐识耜学”,钤“卬松”椭圆形朱文印。扇骨两边为子安刻“帝受元命天□”“摩古”“宝鼎”“折木形孙子”钟鼎文。
黄宾虹设色山水成扇(图3)纸本,浅设色画,纵19.5、横50厘米。图中远山绵延起伏,近处绘坡石杂树,茅庭湖水,期间点缀几间屋宇,屋内一红衣少女正临窗远眺。款署:“明画至昧庵、道生、穉恭、鹰阿始超逸,娄东、虞山所望尘莫及也,甲申宾虹八十又一”,钤“黄宾虹”朱文方印。“文杰先生得余旧作画,见而喜之,实不足观。哂正是荷,宾虹甲午年九十又一”,钤黄宾虹朱文方印。
此画采用深远法布局,构思精巧。画面群山连绵,烟云空蒙,曲径通幽,翠色盈然。既强调了画面的虚实、黑白空间的布局,又注重笔墨浓淡、点画疏密的技法。做到神与韵的完美结合,因而显得“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根据“明画……甲申宾虹八十又一”。可知此扇画于1944年,为其晚年的精品之作。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黄宾虹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师。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中国传统文化承传、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开创了蕴含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学理念双重价值的审美境界——“浑厚华滋”。他对于传统的深刻反思,独到的审美感受,对笔墨形式的再造以及中国画“内美”之审美境界的拓展,都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此也确立了其近现代绘画史上一代宗师的崇高地位。此扇延至十年后,宾虹又加以题跋,一扇集双款,十分难得。
背面为罗惇暖行书五言诗“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右录阮籍咏怀诗一首。”下款署“罗惇暖”,钤“罗”朱文长方印。
扇骨一边刻《山水图》,古松下,一雅士双手背后,正悠闲地在赏景。一边刻《秋水鸳鸯图》,图中水草丛生,秋水如镜,一只鸳鸯正在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款署“耘仙属,小某画,小屏刻”。王小某(1794—1877),名素,字小梅、小某,号竹里主人,晚号逊之,以字行,扬州甘泉人。王素“幼师鲍君荠田,以其拙,而日夕临摹新罗山人至再至三,凡人物花鸟以及走兽鱼虫,无不入妙。道光初年,若魏小眠、王应祥昆仲皆一时高手,先生掉臂其间,悉与并驾。”扇骨又为当时扬州名家小某、小屏二人所绘刻,此扇从扇面到扇骨,汇集众名家于一身,殊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