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 彭霞
早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遗存已有兔形陶塑,二里头文化也发现有以飞兔为纹饰的陶器。商周时期则较为流行玉兔,青铜器上的兔纹极为罕见。1964年在洛阳北窑村西周墓,却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兔纹铜觯(图1),现藏于洛阳博物馆。其高12.6、口径8.3、底径7.2厘米。呈椭圆形,侈口,束颈,鼓腹,圈足。颈饰一周逼真的浮雕兔纹,上下界以两周凸弦纹为边。兔作半蹲踞姿势,长耳斜竖,短尾翘起,阴刻圆眼,中间点睛,口微张,似俯首吃草状。腹内底部铸一“戈”字,应为族氏。觯(zhì)为酒器,多出现在商周时期。此兔纹觯看似平常,但在一小小的觯上浮雕一周写实兔纹,在国内发掘出土的青铜觯中却是极为罕见的。这件器物的纹饰艺术之奇,在目前国内发掘出土的同类器和同类纹饰中屈指可数。
而在青铜器时代,鸟兽的形象经常被借鉴以制造形态各异的器物,称为“形尊”。这种鸟兽形尊之“尊”,通常作为饮酒之用。因此这种以鸟兽等动物形象为用的青铜礼器,称为肖形器。且肖形器除了常见的鸟、鱼、马、牛、虎等飞禽走兽的形象,也有兔子这等温婉的形象。
就发现于山西省曲沃县的晋侯墓地来说,青铜肖形器集中采用的是兔尊。晋侯墓地出土的这几件兔尊匍匐的形态,略微腾空的四蹄,即将腾空跃起的动态,即所谓“动如脱兔”。值得注意的是,几件兔尊盖内,都黏有树叶状物,这种其内部黏着的树叶状物,也见于殷墟大司空M303、河南鹿邑长子口墓等出土器物上,这或许与缩酒有关,但也可能与用郁金叶调酒有关。据研究,这些动物造型的礼器大多出自女性墓葬。而以兔为尊的器型,在青铜器中尚属首见。
其中1992年在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晋献侯夫妇墓),就出土了三件西周中期兔形铜尊,现藏于山西博物院,可谓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同时在M64(晋穆侯夫妇墓)中,也有数件兔形铜尊作为礼器陪葬,现藏于晋国博物馆,且其大小形制不一,是为奇观。其中一件长20、宽8、高11厘米(图2),兔作爬行状,前足点地,后肢弯曲,犹如跳跃前之瞬间动作;腹中空,背上开有圆角长方形口,并覆以与身浑然一体的盖,盖上设以扁圆形环状钮。
车軎(wèi)是古代车上的重要部件,“軎”位于两个车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一件青铜质的西周双兔车軎(图3),高8.8、宽15.6厘米。双兔立于軎筒之上,两兔反向,臀部相连,俯首曲腿;圆目,长耳,圆腹,腹中空,腹外饰云纹。軎筒两端的口径粗细不等,筒中部横向有一圆孔。其铸造精良,造型生动活泼,兔的形象写实,在西周车饰中十分罕见。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西周立兔形典尊(图4),通高13.5厘米,是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件立兔形尊,距今已有2900余年历史。兔子三瓣豁嘴,四瓣蹄,两只大耳上举,短尾下伏,形象十分写实。其背上还有一只伏卧的小兔,作为器盖的钮。虽然它的形体很小,但鼻眼清晰,相当传神。它与立兔相结合,好似表现一只原本安安静静伏卧在草丛中休憩的小兔,突然被狩猎队伍的马蹄声、弓箭声惊醒,当即站起身来四下观瞧,并随时准备逃跑的场景。兔尊盖内还有2行13字铭文,释文为“丁卯,□令小臣丰易(锡)典弜,用乍□(作尊)”,标明当时一位名叫典的贵族,因为周王命令小臣丰赏赐给他一件较正弓的用具,他为了纪念这件事情而制作饮酒用青铜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