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与哲学密不可分,“天真”是其本心,“自由”是其追求。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梳理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脉络?这些古代艺术与其相对应的时代精神有何关联?如何从这些古代艺术的具体表现中理解“天真”与“自由”的含义?
日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天真与自由》一书,从贾湖骨笛、后母戊大方鼎、汉之舞乐俑等工艺艺术,到《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人文书画艺术,在诗性表达与哲学思考之间,为读者呈现中国文人艺术的根源与精神。
该书尝试从诗性与哲学的“美的联结”这一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探索中国古代艺术及其背后时代精神与象征,以及中国古代艺术何以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读全书,可以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中国古代艺术脉络,对了解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都将有所启发。
《天真与自由》共12章,书中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极大,上启初民时代,下至明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工艺品、艺术品200余件,其中唐代之前多以工艺艺术为主,唐代以后多以文人艺术为主。
翻开这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每个章节之中的不同内容以“词条式”的形式一一呈现,注释部分与正文部分分列左右两侧。注释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文的延展。“词条式”的正文内容和相辅相成的注释相互呼应,如同在中国古代艺术长廊中“漫步”,随意而诗性,给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阅读节奏。此外,书中所配的文物图片极其精美,令人震撼。这种正文、注释、插图构成的立体阅读体系,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多维度的阅读体验。
对于这些工艺品、艺术品以及艺术家的选择,作者以是否可以成为时代的象征作为原则。在唐代以前,留有名字的艺术家极少,所以时代的精神是以人民集体的创作为分析对象;到唐代以后,更多的是选取有创新意义及代表意义的文人艺术家及作品为分析样本。
该书作者翟进,长期负责博物馆等文化项目的策划设计及运营工作,其从业经历以及他的理科思维,让全书的遣词造句都别有新意,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文史哲功底。
翟进认为,从文明最初对于祖先的思念与呼唤可见,那时“美的联结”是那么单纯与直接。此后,更复杂的秩序意味着相互理解的难度不断加深,也意味着更深的孤独。而孤独让人们渴求表达、渴求温暖,哲学和艺术便由此而生。
进入每一个时代,首先要看这个时代的哲学文本与艺术。从哲学文本中,我们可以了解每一个时代的自然观和人观,即天道与人道;而通过艺术,我们可以了解艺术家是怎样以其卓越的艺术作品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望。
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时代问题的解决,也就沉淀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在书中,翟进对人类文明中的历史事件和时代问题进行梳理,继而寻找哲学和艺术之于时代问题的解答。
翟进曾在书中表示,在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里,最终带给他慰藉的,是中国的山水、文人精神与古代艺术。也许,当“漫步中国古代艺术”这幅画卷徐徐展开之时,一颗漂泊的心终于寻找到它的归宿而不再孤独。(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