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风似乎来得有点晚!7月15日,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生成,根据目前的预报,17日晚或18日晨,“泰利”将在海南岛东部到广东西部一带沿海登陆,成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登陆时间较常年初台平均登陆时间偏晚20天左右。与此同时,“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也来了。
7月下半月到8月上半月,历来是我国大范围强降水的集中暴发期,容易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七下八上”是防汛的关键期。7月14日,国家防总在水利部防汛关键期会商会议上指出,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将出现洪旱并重,局部地区暴雨洪涝多发重发,要全面启动防汛关键期工作机制,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坚决守住防汛安全底线。
对于石狮而言,尽管近些年进入“台风空白期”,但从几场短时强降雨影响来看,城区内涝现象依然备受关注。因此,防汛防台风工作丝毫不可松懈。笔者认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预警预报要更精准更及时。预警预报是防汛工作的前置环节。近年来,气象、防汛等部门在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预见期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时间精确到了小时级,区域细化到了街道乡镇,提升了预警效率。当然,三面环海的石狮有着“小气候”特点,一个降雨过程来临,与泉州其他县市差异明显,本市范围内沿海与市区也是“旱涝不均”,这十分考验气象部门的精确预警能力。对此,预警预报还应更精准,发布也要更及时。
紧盯人员生命安全这一重点。无论是防暴雨还是防台风,目的都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尤以生命安全为重,也是安全底线。除了做好灾害隐患点、低洼地带群众的“应转尽转”,保障一线防汛干部的自身安全也引起各级高度重视。今年我市根据上级要求,为一线防汛干部配齐“五小件”(安全帽、防雨护具、救生衣、强光手电和救生哨),这是防汛装备上的“加持”,而在避险能力上的提升还应继续加强。
高度关注城区内涝现象。提到城区内涝,我们常会说到“强降雨+高潮位”之下“受海水顶托”的这一原因,虽然这是客观事实,但群众不一定能理解,人们更加关注“路上积水有多深”“城市看海”“汽车变轮船”等现象。那么,对于中心城区内涝痛点的纾解,一方面寄希望于水头排涝枢纽工程早日投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中心城区“老积水点”的整治,比如,八七路、南洋路、振兴路等临近灵山沟一带的城区道路。
每一次极端天气来袭,都是对公共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防汛防台风,石狮已是“老运动员”,但防汛也要更新观念,老办法不一定能够适应新情况。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把重视、警惕转化为做好防汛工作的具体有效措施,防汛抗灾才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