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主题突出。数千年世界文明发展史先后形成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时至今日,除了中国,其余三个文明古国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因此,国际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中国”的说法。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创造的,代表着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标识。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作者正是从重要讲话中找到创作灵感。我谓斯谜,主题突出,好在作者具有“学有所思”的主题创作理论水平。
贵在面底契合。好的谜作,贵在谜面契合谜底,谜底呼应谜面,面底会意绾合,意脉一线贯通,褒贬色彩一致。谜作者善于从中华经典中发现美,从工作生活中寻找美,从灯谜创作中传播美。谜底“余华《活着》”是一组十分励志的“延伸式”谜底,不知道有多少谜人创作过,但像本谜选取如此精彩的“原句”却没有。正如罗丹在《艺术论》中所称“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谓斯谜,面佳底巧,贵在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妙在顿读别解。“余华《活着》”是一个复合式、连缀体谜底,我尝试着重温作者的创作思路。首先,他从“华”字中别解出“中国”2字,以“华”为中心两边延伸。其次,他由谜面“只剩”联想到“余”,“余”既是姓氏,又有“剩下”的义项,联想的翅膀架起“余华”的桥梁,“余/华”断读别解为“只剩/中国”。最后,由余华联想到作品《活着》,对于动植物而言,“活着”意味“有生命的;仍然没死”,而对于没有生命的物体和意识形态,“活着”代表“存在”。以“活着”(存在)的反义词“死去”(不存在)对应谜面的“潜台词”——“中国除外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已经不存在”。理清思路,层层分析,达到底面相扣,意趣生动之效果。我赞斯谜,顿读别解,妙在作者具有善用谜法之功力。
谜作者/评析者:庄立新/纪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