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建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优人居重留魂 乡建乡创促振兴

未来村镇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近日,省住建厅印发《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从持续提升乡村环境质量、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传承创新乡村优秀文化等方面提出33条措施,着力推动农村住房条件稳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稳步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乡村环境质量

优人居、美环境,是村镇建设的基础。《方案》提出,从提升乡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深化实施乡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提升农村公厕建设管护水平、开展既有农房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乡村环境质量。

方案明确了一些具体指标。比如,全省每年新建改造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850公里以上;2025年底前,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建制镇建成区基本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达到60%以上等。

为更好完成相关指标,《方案》鼓励以县域为单位推行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行管护,同时用好数字化赋能管理。如,2024年6月底前,第三方主体全面建立覆盖全县域的乡镇生活污水智慧化运营管理平台;2023年底前,所有县(市、区)出台对第三方的运营考核办法,实施按效付费等。此外,2024年起依托全省房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既有农房(裸房)摸底、申报、整治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持续推进裸房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乡建乡创探索新路

以乡建乡创助力乡村振兴,是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方案》提出,将集镇环境整治样板纳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形成县、集镇、村三类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体系,从落实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有保障、探索三类农房改造、优化示范房建设模式、推动古建筑活化利用、持续支持闽台合作、扩大样板创建覆盖面、实施全过程共同缔造、推进校企乡建乡创合作、扩大乡建乡创品牌影响等方面,持续探索“乡建乡创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

《方案》明确,逐年推动一批适老化、宜居化、民宿化农房改造;每年设计建造一批新建农房示范房;每年继续支持开展100个乡建乡创合作项目等。为此,住建部门也将发挥专业优势,用好全行业专业资源,从编制案例指南、完善建房图集、健全保护规划等方面入手,推动技术下乡,为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比如石狮为了加强农房建设管控,落实带图审批制度,结合本市实际编制完成《石狮市农村住宅建筑立面图集》,从“屋顶、山墙、墙体、门窗、勒脚、色彩、材质”七方面提炼管控要求,同时提供80平方米—150平方米6种户型立面图集供参考,指导农房提升建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

塑形铸魂 做好保护活化文章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方案》明确,要以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和活化利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打造为抓手,深入挖掘呈现、创新传承建筑风格、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质,彰显地方特色。

具体来说,比如要编制《福建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督促属地加快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批复工作;制定出台《福建省历史风貌保护规划编制导则》等。

这方面,石狮也专门印发工作方案,持续健全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机制。比如,坚持普查走在前,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落实好文化遗产普查先行制度。在征地拆迁前,先组织对改造或建设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和认定公布,开展文化资源评估论证,提出文化遗产和风貌保护措施。“根据省里制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九条措施,视建筑分类不同,可采取原址保护、异地迁移保护、有价值构件保护利用等具体保护措施。”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做好普查的同时,石狮也丰富历史建筑线索推荐渠道,并及时做好评估、认定和公布工作,夯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基础。截至目前,石狮在2017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已先后认定公布了四批共162处历史建筑。在此基础上,我市还通过测绘建档、编制保护图则、挂牌保护等方式,推动历史建筑管理精细化;通过适度改造、开发利用等方式,让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记者 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