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苏州博物馆和青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微笑千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亮相苏州博物馆西馆三楼特展厅。展览遴选40余件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与残块,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千年佛像微笑中蕴藏的无穷魅力。
佛教创立之初的几百年间,其实并没有佛像,人们用菩提树、法轮、佛足印等象征物喻示佛的存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最初的佛像诞生,大约与此同时,佛教逐渐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已风靡大江南北。青州,便是当时佛教传播的中心之一。
1996年,青州龙兴寺遗址(青州博物馆南邻)出土北魏至北宋时期400余尊佛教造像,有佛、菩萨、罗汉、供养人、造像碑等,绝大多数造像集中在东魏(534—550)、北齐(550—577)时期。数量之大、雕刻之精、贴金彩绘保留之完整,前所未有,震撼世人。
这批造像发现于龙兴寺遗址的一个窖藏坑中,不论是单体圆雕还是背屏式造像,都存在人为毁伤的迹象,有的佛像甚至碎为百块,碎块大者超过一米,小者仅数厘米。令人诧异的是,它们被发现时,在窖藏坑中排列有序,较完整的放置于中部,头像则存于坑壁。大致分成三层掩埋,且铺盖苇席,撒有钱币,显示在埋藏时存在某种仪式。
“青州”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地理上的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左有负海之饶,右有山河之固”,雄跨陆海,控扼南北,使青州得文化交流之先。此次展览遴选40余件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与残块,其中既有背屏式造像,又有圆雕佛像与菩萨像。北齐时期,青州佛教造像变化显著。佛像衣饰轻薄贴体,面相丰满圆润,宽肩隆胸,独具韵姿。菩萨像则满身雕饰、华贵高雅、柔美绰约。这种独有的佛教造像风格一改其他地区造像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被称作“青州风格”,对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青州佛像标志性的微笑,被称作“青州微笑”,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渴望安宁,追求心灵慰藉的缩影。(记者 王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