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12版:特展 上一版   

200件福建黑白瓷器珍品汇聚厦门

明代德化窑达摩坐像(国家一级文物) 福建博物院藏

清代德化窑“何朝水”款白釉披坐观音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

清代德化窑“张秀山”款白釉文昌帝君坐像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藏

明代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 (国家一级文物),福建博物院藏

宋代建窑黑釉盏(国家一级文物),建阳区博物馆藏

明代德化窑印花双螭耳炉 (国家一级文物),福建博物院藏

明代德化窑刻铭“山人”款三乳足杯(国家一级文物),福建博物院藏

清代漳窑米色白釉双环耳瓷三足炉 (国家三级文物),漳州市博物馆藏

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瓷盏(国家三级文物)建阳区博物馆藏

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国家二级文物) 建阳区博物馆藏

本报讯 近日,由福建省文物局整合全省馆藏资源精心打造的专题特色展览“闽瓷双璧 交相辉映——福建黑白瓷器展”,亮相厦门市博物馆(体育路主馆)一楼A厅,共展出文物200余件组,包括明代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宋代建窑黑釉盏等国家一级文物悉数亮相。

福建依山傍海,河流众多,水运发达,山林茂盛,瓷土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瓷业发展条件。绵延三千多年的八闽窑火,生生不息,尤以建窑黑釉盏为代表的“黑建”和德化窑白瓷为代表的“白建”最具特色和影响,其工艺技术成就登峰造极,在宋元和明清时期独步天下,冠绝一时。黑、白瓷器是福建瓷器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两颗明珠,玄妙之黑,凝脂之白,交相辉映,堪称“闽瓷双璧”。

此次展览以建窑黑釉盏为代表的“黑建”和德化窑白瓷为代表的“白建”为主题,从四个部分展示福建古代制瓷业发展和黑白釉瓷器的工艺技术成就及其传承。其中,第一部分“八闽窑火 耀世千年”主要介绍福建省从青铜时代到明清的瓷器发展历程,展现了福建省几千年来绚烂的瓷器文化。第二部分“玄妙之黑 冠绝天下”展现了福建黑釉瓷的魅力,把黑釉瓷的“玄妙”通过建窑、遇林亭窑、茶洋窑等几个著名窑口生产的瓷器展现出来,重现黑釉瓷变幻莫测的神秘风采。第三部分“凝脂之白 登峰造极”从雕塑造像、陈设供器、文房雅玩、仿古彝器和日常用品几个部分,展示拥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葱根白”“女儿红”等美称的德化白瓷。第四部分“兴微继绝 薪火相传”通过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展现出建窑黑釉瓷和德化白瓷的技艺传承,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现代德化白瓷和黑釉瓷推陈出新,把源远流长的福建瓷文化发扬和继承下去。

展出的200多件文物中,国宝级珍品云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中,福建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是广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件明星文物。该立像高50、底径14.5厘米,观音体态丰盈,面庞俊美,踏于祥云之上,可谓形神兼备,釉面光润明亮,白中闪黄,如脂似玉。建阳区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建窑黑釉盏,口径12.12、足径3.81、高6.47厘米,束口,深腹,小圈足,灰黑胎,施黑釉,口沿釉较薄,底部露胎。同时展出的还有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明代德化窑刻铭“山人”款三乳足杯、明代德化印花双螭耳炉、清代德化窑“张秀山”款白釉文昌帝君坐像、清代漳窑米色白釉双环耳瓷三足炉等重量级文物。

据悉,此次展览由福建省文物局、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厦门市博物馆承办,福建博物院、福建民俗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建阳区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协办,将持续到11月30日。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郑婷楠)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