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8版:探索发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学做深山画瓷人

黄国军举着刚出窑的青花瓷

作者学画的瓷器

■江苏南京 李绍斌

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博大精深。

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古陶瓷,我常到国内一些古窑址考察,从而结识了不少陶瓷界朋友。景德镇有瓷都之誉,朋友也最多。我的朋友黄国军是位画家,也是资深烧瓷人。他在景德镇山中建了座柴窑——用木柴烧瓷的窑——多次邀请我到他的瓷厂去参观。如今烧瓷多用天然气,优点很多,一是炉子占地不大,可减少空气污染;二是温度升降好调控;三是烧造时间短,效益来得快。一天一夜可烧一炉,成本低。但最大缺点是烧成的器物釉面缺乏一种莹润美感,只能烧普品。柴窑则不然,建窑十分复杂,燃料要用大量松木柴,装窑、烧窑、出窑技术要求高,周期长,成本大。优点是能烧高端仿古瓷,缺点是有空气污染,因此柴窑要政府特批。

黄国军的柴窑厂叫“玉窑”,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门前是条小河,山明水秀,风光宜人。拾级而上,进得厂门,院子里一排大缸,用来陈腐瓷泥。左手是拉坯成型、雕刻画瓷、干燥施釉,各种制瓷车间一字排开,井然有序。右边是厂房,里面有高大的窑炉。窑厂以仿烧明清官窑和民窑青花瓷为主,兼烧其他。黄先生的仿古青花瓷几可乱真,连陶瓷界人称张青花的古陶瓷专家张浦生有几次对他的仿品都看走了眼。据说有一些古玩商人买了去送拍卖公司,常常当老货拍卖成功。我曾先后陪朋友或带学员到玉窑参观考察学习,碰巧还能有幸赶上开窑出瓷,着实让人大开眼界。这可是难得一见的机缘,若不是朋友,一般窑主也不让看。

黄先生本人是位画家,与许多画家朋友有交往。他除了仿临绘制明清青花瓷,也画自己的作品,闲暇时还常常邀请一些画家朋友去厂里画瓷。他的办公楼上有一处很大的画室,架上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画家的瓷画作品。他对我说,你看这一架都是你们南京画家画的,你不妨也画几个瓶子玩玩。我嗫嚅着说,以前从没画过,别糟蹋了师傅们好不容易制成的瓷坯。他说不会的,试试看,平时怎么在宣纸上画水墨画,就怎么在瓷上画。

黄先生让工人搬来一些盘盏瓶罐瓷坯放在台子上,又给我准备好一盘钴料着色剂,亲自教我怎么调成浓淡色。矿物质氧化钴调成膏状,是黑灰色的,画在瓷上要经过1300摄氏度高温烧造,才能呈现漂亮的幽蓝色。

笔者虽然是学画国画的,第一次画瓷还是有点哆嗦!小心翼翼蘸饱笔,轻轻落在瓷胎上,没想到笔上的水分马上被吸干笔也拉不动了。真糟糕!瓷上留下一团墨疙瘩。本来想画几只虾,结果却变成涂鸦了!黄先生见状拿来一个刮脸刀片,说画错没关系,用刀片刮去就是了。刚才忘了告诉你,瓷胎吸水快,你可先蘸清水刷一遍再画。我试着用他教的方法画,果然好画多了。老黄怕我画不好难堪,便借故窑上有事,离开了。他是想让我自己体验摸索着画。

于是笔者慢慢静下心来,从简单的兰竹开始画,一边画一边默默在心里咀嚼着陆游的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边想边画,虽然很努力了,但画出来的盘子,真不能细看!平时学习陶瓷文化,研究青花瓷上的图案纹饰,瓷上那或高远或壮阔的山水,栩栩如生的花鸟动物,丰富多彩的文学戏曲故事,各色人物活动场景,无论官窑的精细,还是民窑的清新,都画得那么精彩,让人赏心悦目。现在想想,当年的画家和工匠们,完成一件精品,该付出多大的心血!

吃完中午饭不休息,笔者下午接着画,不信画不好一件。笔者选了个瓷罐,罐子只能放在腿上画,左手托着,右手执笔,边画还得边转动。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瓷胎破了。还好,终于完成了一件自己稍微满意的作品。兴趣来了,一连又画了几件。黄先生夸笔者画得还不错。他又取来一件上好洒蓝釉的笔筒,让笔者刻画双钩隶书,以作纪念。笔者照办了,刻上了一首唐诗。

回南京不久,笔者收到黄国军发来的一个快递,将笔者画的瓷器寄来了几件。刚画完当时不可能知晓烧出什么效果,现在看来还可以,权作为深山学作画瓷人的第一次尝试之作吧!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