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9版:藏海观澜 上一版 下一版  

烟标“飘”出琵琶声

图1 上世纪80年代广东梅州 卷烟厂琵琶烟标

图2 上世纪80年代建始雪茄烟厂琵琶版乡音烟标

图3 上世纪90年代淮滨卷烟厂琵琶知音烟标

图5 上世纪50年代人民烟草厂昭君牌烟标

图4 上世纪40年代山东烟公司士女牌烟标

图6 上世纪70年代河南温县烟厂昭君烟标

图7 上世纪90年代的呼和浩特卷烟厂诗词版宽卡昭君烟标

图8 上世纪80年代武汉 卷烟厂琴烟标

图9 上世纪80年代国营 兰州卷烟厂花雨烟标

图10 上世纪80年代枣阳卷烟厂六枚套天仙烟标·琵琶

■山西大同 李润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拨弦乐器,有“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之称的琵琶,也不时现身烟标。上世纪80年代,广东梅州卷烟厂出品的“琵琶”烟标(图1),主版就为我们展示了琵琶的形象:只见一只萌萌的猫用左前爪紧紧地抱着琵琶。据史料记载,跨越了尘封岁月,惊艳了千年时光的琵琶雏形,出现于公元前三世纪,当时名为“批把”。汉代刘熙的《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秦朝时,已出现用于弹拨发声的长柄皮面圆形音箱琵琶,到公元前105年的汉武帝时,能工巧匠们又参考筝、筑等乐器,创造了圆形木面长柄四张十二柱的弹弦乐器,后人称这类琵琶为秦琵琶或秦汉琵琶。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渐繁荣,波斯乐器乌特即曲项琵琶传入中原,成为隋唐时期的主要乐器。因琵琶出自胡中,中原人又称之为“胡琴”,所谓“对牛弹琴”之琴,其实是指琵琶。唐宋以来,艺人们结合两种琵琶的优点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曲项琵琶模样。也就是这枚烟标上所描绘的音箱呈半梨形,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上装四弦,由“头”与“身”构成,竖抱弹奏的形象:琵琶的头部由“弦槽”、四只“轸子(弦轴)”“山口”等组成,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有琵琶形象的烟标还有不少。如湖北省建始雪茄烟厂出品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音”烟标(图2),主副版均是日落西山的特写:当此垂柳随风摇曳之际,一艘游船正在江河中划行。在这幅霞光满天的美景画面衬托下,突出了一把金黄色的琵琶。至于这把金黄色的琵琶,是在诉说对乡音的无限眷恋,还是在完美演绎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作意境,不得而知。此后的90年代,中国淮滨卷烟厂出品的“知音”烟标(图3),主版图案也是一把金黄色的琵琶。

烟标上也不乏美女抱琵琶,相映生辉的形象。如中国山东烟公司出品于上世纪40年代的“士女牌”烟标(图4),主版定格于一名身着右襟民族服饰的女士,目视前方,正在倾情地弹奏琵琶的形象,只是不知此刻她弹奏的琵琶名曲,究竟是《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还是《海青拿鹤》《塞上曲》,还是阮咸的《三峡流泉》。至于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琵琶演奏声,也只能我们用心去领会。

说到琵琶,就不能不说擅于弹奏琵琶的王昭君。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兴山县)宝坪村人西汉元帝时期人氏,从小长得艳若桃花,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曾有诗赞美昭君容貌道“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蛾眉绝色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汉元帝时(前48—前33年)昭君被选入宫。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亲善、友好、团结作出贡献。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纾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致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形容美女的“落雁”由此而来。昭君死后,葬在今呼和浩特市南郊的青冢,这里现已成为闻名华夏的游览胜地。上世纪50年代人民烟草厂出品的“昭君牌”烟标(图5),主版是昭君身穿裘皮大衣,“轻拢慢捻抹复挑”地弹奏琵琶的形象。此后的70年代,河南温县出品的“昭君”烟标(图6),主版所描绘的昭君低头弹奏琵琶曲子的画面,似有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意境与韵味。进入90年代,中国呼和浩特卷烟厂出品的“昭君”烟标(图7),主版图案为昭君身着裘衣,怀抱琵琶的造型,副版则在昭君怀抱琵琶形象的两边,印有董必武先生为昭君墓的题诗书法手迹“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有的烟标则表现了敦煌莫高窟伎乐图反弹琵琶的优美舞姿。如武汉卷烟厂出品于上世纪80年代的“琴”烟标(图8),主版描绘的是一名神态悠闲,天衣裙裾犹如游龙惊凤的伎乐天,双手高举琵琶,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准备反弹琵琶的造型,在她摇曳生姿的舞动中,叮当作响的项饰臂钏大有传出烟标之势。

国营兰州卷烟厂出品于同期的“花雨”烟标(图9),主版则再现了舞剧《丝路花雨》中身着艳丽服饰的伎乐天,飘飞于祥云中,反手弹奏着“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琵琶的画面。中国枣阳卷烟厂出品于同期的六枚套“天仙”烟标中,有一枚烟标(图10)主版表现了一名头绾双髻的仙女,身着蓝衣白裙怀抱琵琶的形象,细观其低首沉思的表情,以及随风飞舞的黄色缎带,她或许满载思绪悠悠,进入初试琵琶的境界。诚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其《诉衷情·琵琶女》中所言“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