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是一条长长的河,一路悠悠流淌;三十年,是一首长长的歌,一路高歌猛进。
自1993年湖滨街道成立以来,在这6.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来来往往的干部、职工、居民、群众,书写奋斗史,彩绘安居梦。三十年沧桑巨变,半甲子发展积淀,回头再看这片街域,美好生活愿景已经照进现实。白天,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昌盛;夜晚,华灯璀璨,烟火缭绕,百姓安居乐业。沐浴时代的春风,一个产业强、百姓富、人文和、生活美的现代化湖滨,加速崛起,风华正茂。
当前的湖滨街道,在石狮全面建设现代化商贸之都的重要战略中,主动找准定位,厚植核心优势,推进品质中心城区建设,以高质量发展稳稳托起民生幸福。
楼宇经济拔地起 黄金地段“产黄金”
不是一个园区,却能集聚数百家企业;没有一条生产线,却能吸纳数千人就业。近年来,11幢新型商务楼宇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是湖滨街道加速推进城南楼宇经济圈成型的精彩手笔。
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湖滨街道坐拥“黄金”地理区位,是石狮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镇街,也是备受投资者青睐的一片热土。多年来,街道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商贸尤其发达,形成了步行街商圈、长福商业区、泰禾商圈、德辉商圈等四大商圈,花园城摩托车(电动车)市场、子芳路建材市场、玉湖果蔬批发市场、步行街珠宝市场、民生路婚庆用品市场等五个专业市场,拥有荣誉国际、绿岛国际、嘉年华、荣誉、豪富华、爱乐等近20家星级酒店。
2018年起,街道深入提升区域商贸优势,采取合作租赁、政府收储、司法拍卖、低效流转、以租代建“五个盘活”举措,推进闲置空间转换效益。2022年,推动成立全市首个楼宇经济招商联盟,紧盯新兴领域和域外资源大力开展楼宇招商,进一步提升存量、培植增量、激活变量、孵化新量,有效拉动街道经济未来增长。
“腾笼换鸟”盘活资源,“筑巢引凤”聚链强群,这一举措,快速掀起了“以楼聚产 商在湖滨”的新气象。包括联业网商品牌总部、超创品牌电商总部、宏泰兴国际商厦在内的11家商务楼宇单位,累计引进企业超200家,覆盖商贸、财会、法务、金融等多行业,投资金额达25亿元,预计可实现税收超5000万元。
总部经济在楼宇林立间“升温”。其中,建筑总部加速起势,引进特级建筑企业1家,一级建筑企业5家,年产值超3亿元,可实现年税收超2000万元;黄金珠宝产业链延伸发展,引进福建省鸿淮珠宝项目,年产值超10亿元,石狮弘鑫汇黄金直营基地项目,年产值超2亿元;品牌电商集群发展,目前已形成联业品牌网商、超创私人定制、新瑀品牌网商集聚区、供应区。
片区改造不止步 全域更新“加速度”
能让人直观感受到速度的还有湖滨街道的片区更新工作。
早期的湖滨街道,曾迎来九二路东段片区、狮仔山片区、长福片区改造的“高光”。如今的湖滨街道,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关键节点”,街道上下保持征拆干劲,穿透推进金曾片区、马脚桥片区、名仕豪园片区和蓉园片区改造,加速推动全域更新、带动城区扩容、激发发展活力、提升人居品质。
四个片区,征拆体量大,工作任务艰巨。其中,金曾片区就占有300多亩。在政府大力主导、群众热切期盼之下,这片“沉睡”多年的“城中村”,将以崭新的面貌和昂扬的姿态迎来重生。
2021年年底,金曾片区被列入石狮“5510”项目竞赛活动五大更新改造片区之一,项目改造建设沿嘉禄路形成南北两部分。北片,东至子芳路,西至厝头霞角,南至嘉禄路,北至八七路,包含霞角、厝路头2个自然村;南片,东至子芳路,西至奥园上林苑,南至南环路,北至嘉禄路,主要为坑前自然村。
着眼石狮“高端商住区”建设,片区指挥部以高起点、高站位规划片区功能需求和发展前景,力争用“顶配版”的标准打造市政“南门”新地标。当前,项目北片区可供出让土地近160亩,正在对接五百强地产商;南片安置地块已完成招标,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城市更新改造,既要改出百姓幸福感,也要留住古街烟火气。同样被列入石狮“5510”项目竞赛活动的八卦街保护提升工程,属于五大文旅项目之一。湖滨街道作为主角之一,立足八卦街“一街四节点”任务,正在全力推进其中的马脚桥“三角窗”改造工作,将着眼婚庆主题市场和传统美食街区建设,打造传统商圈商业文化新亮点。
“5510”项目之外,还有街道自我加压推进的名仕豪园片区、蓉园片区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改造,将串联金曾片区、马脚桥片区,提升街道整体发展质量,让群众共享片区改造带来的红利。
塑旅彰文深融合 闽派生活“一站式”
隐于闹市,藏于深巷。沿着八七路旁蓉园隘门径直往里走,很快便能寻到一片典型的闽南古厝群。这里,如今有一个雅称——杨孙西文博园。
这是以“四端堂”周边的古厝群和杨孙西文化馆为核心,在保留原有闽南红砖古厝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集戏台、长廊、古厝、水塘、广场等功能区为一体的仿古建筑群。在大拆大改大建的都市化浪潮中,这些古厝的历史痕迹没有被湮灭,而是以“修旧如旧”的改造方式被悉心呵护着。
这里,保留完好的古厝有48座。尤以“四端堂”为代表,这是石狮著名侨领杨孙西先生的家族祖厝,经过修缮,基本保留了典型的闽南地区家族聚居格局。近年来,湖滨街道大力推进蓉园片区改造,引进乡贤杨孙西先生回乡投资,先后建成杨孙西文化馆一期、二期主体建筑并完成布馆建设,收藏藏品超1200件,又推进核心区景观工程建设,提升打造形成杨孙西文博园项目,作为街道塑造“闽派生活”城区文旅样板的重头戏。
行走于巷道中,轻轻抚摸这里的每一块砖,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家族的生生不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脉。坐落于城市中心区,湖滨街道没有气派的山海湖泊,却有着这样一股低调的人文大气。从这里,走出的闽商、华侨无数,留下了一个个“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故事传承。
在玉湖社区居委会对面,一众石头房衬托下,有一座红砖古大厝也格外突出。百年前,这里是爱国华侨王起沃先生的故居。百年后,王氏家族的存善后人重新修缮了这座古厝,形制规模修旧如旧。令人感佩的是,本是私产的古厝修缮完成后,王起沃孙女王清照女士将其连同相关收藏品,全数捐赠给石狮市人民政府,并整体移交石狮市博物馆,以“王起沃纪念馆”的新貌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丰富的华侨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当前,湖滨街道主动融入时下“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旅游热潮,串联杨孙西文博园、王起沃故居等一批深具闽南文化底蕴的建筑园区,策划举办“游古厝 寻家风”亲子研学、“遇见湖滨 乡约四端”文化艺术节等文旅节目。同时,规范提升步行街传统美食城、城东小镇、万益山庄以及荣誉国际酒店、绿岛国际酒店、爱乐皇冠假日酒店等,复刻闽南传统文化、美食,打造“一站式”闽南特色生活体验区,让游客能够深度参与并充分感受目的地文化内涵。
基层治理塑样板 大事小事“一网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体量的激增,居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的特征。这个现象尤其显现在新湖社区,这里,拥有石狮首个成片改造的步行街商圈,在早年,简单性服务就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2016年起,新湖社区党委创新推行“1+1+N”(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员为骨干,社区工作者、居民代表、志愿者、驻区单位等多元群体为支撑)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湖滨街道总结提升新湖经验,在其他社区进行复制推广,全方位构建起“纵横到边、覆盖全面、活动规范、功能互补”的社区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
近年来,街道再次深化推行“1+1+N”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法,以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和综合型等不同类型将辖区进一步划分为83个网格,全力推动治理资源下沉网格一线,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今,社区大部分的工作都能通过网格快速完成。
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法,2022年起,街道还在辖区全面推进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通过优化“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服务功能,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其中,长福、新湖两个社区分别获评泉州市四星、三星级“党建+”邻里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聚焦新业态、新人群、新就业等领域动向,街道拓展邻里中心服务功能,率先启动“爱心食物”共享点,并规划建设平安骑士志愿服务平台,发挥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服务正能量。
将党建工作触角延伸至商圈,街道还在全市率先推动德辉商圈1118家商户、12家金融机构、8个住宅小区开展商圈新型“党建+”邻里中心创建工作,探索设置一站式服务项目,设立党务工作服务、工商食品卫生代办、劳动就业、快递优享、矛盾调解等服务,立足商城,辐射商圈,服务商贸。
此外,街道创新推出“和润湖滨·订单分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通过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市管所、法庭等基层综治资源下沉邻里中心,形成“报单—派单—办单—跟单—结单”的一条龙矛盾化解新模式,构建全链条“纠纷清单流转,化解动态追溯”格局,确保居民群众的每一起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解。至今,该项工作已排查矛盾纠纷1341起,办结1323起,化解成功率达98.7%,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社会治理目标。经验做法先后被司法部《信息摘编》、公安部“警苑心语”、《法治日报》、省司法厅予以转发推广,被国家信访局《人民信访》刊发,成为创建平安石狮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 黄翠林 颜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