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东南沿海新城——石狮宝盖。
在改革开放45周年、石狮建市35周年之际,宝盖镇也迎来了30周岁。
1993年,宝盖建镇。建镇30年,宝盖山下这方26平方公里地域日新月异,实现跨越发展、华丽蝶变。
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宝盖镇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更有质感的宜居城镇新样板,创建更具活力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构建更加和美的幸福家园升级版。
这里,你来了就不想走—— 人口从“3万+”到“15万+”
建镇30年,宝盖镇的地域面积没有变,人口规模却发生了几何式的增长。1993年,宝盖镇人口仅有3万多人,而今,这里的常住人口已跃升至15万多人。
许许多多的人把家安在了宝盖,因为这是一座宜居之城——
30年间,“长”出了42个小区。城东片区、龟湖公园东片区、前坑前园片区……10来个村落先后进行区域式或全域式片区更新改造,新建住宅小区42个,成片建筑楼群拔地而起,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30年间,打通19条交通动脉。城北高速互通,连接晋石高速,成为石狮首个高速出入口;濠江路拓宽并向北延伸,是通往泉州的主要通道;峡谷旅游路蜿蜒于宝盖山下,串起“山海城”……交通动脉纵横交错,打开对内对外交通格局,撑开城镇的骨架,区位优势愈加凸显。
30年间,新增20多块公园绿地。东有学府公园、体育公园,北有西洋公园,中有龟湖公园、宝盖镇法治公园……6个市级公园、2个镇级公园,以及分布于各条干道、工业园区里的10多个口袋公园,让生活多了份清新与惬意。“1公里生活圈内至少可以抵达一片公园绿地,‘家门口’即可享受绿意”,这是宝盖人的“福利”。
向未来:打造宜居城镇新样板
宝盖镇将向湾拓展,以城北、城东为重点,南北推进,做到“成熟一批、改造一批”,做好人文、自然、产业、城镇有机融合文章,着力建设“有风景、有内涵、有品质”的石狮城区东侧的“城市会客厅”,致力打造更具质感的宜居城镇新样板。
这里,小确幸就在身边—— 从幼儿园到大学一条龙
宝盖镇用心作答“民生答卷”,让群众拥有越来越多的小确幸。
从幼儿园到本科院校一条龙,“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宝盖镇辖区均衡分布着9所公办幼儿园、9所公办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中(1所泉州五中基地校)、2所大学。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愈加幸福,宝盖镇长者照护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郑厝村老人食堂创办已近10年,全村老年人三餐无忧、顿顿美味,成为全市一张闪亮的名片。至今,全镇已有郑厝、仑后、坑东、杆头等多个村落开办老人食堂。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成立卫生健康促进会,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中医妇女保健为特色,同时,探索“家庭病床”模式,助力家签及上下转诊,为群众健康起到兜底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举措多、有特色、成效好。首创妇联“咱厝边”家庭服务中心“138”模式、乡风文明积分制等;发挥近邻党建机制,构建功能完善的“党建+”邻里中心,宝盖科技园“党建+”邻里中心、坑东村“党建+”邻里中心分别获评泉州五星级、三星级邻里中心。
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截至2022年,全镇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收入超100万元的行政村多达8个。在2022年泉州市考评中,获评城乡融合型“优秀”等次。
向未来:构建幸福家园升级版
探索“网格+治理+服务”机制,将“党建+”邻里中心与社会治理中心建设紧密融合,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营造温馨、和谐社会环境;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做好小区治理新课题,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探索乡村振兴模式,摸索共同富裕新路子,让群众共享更大的发展红利,全方位构建更加幸福的新宝盖。
这里,是奋斗的好地方—— “两园一城”千企云集
创业也好,就业也罢,宝盖镇是一个奋斗的好地方。
宝盖,地域面积虽然不大,但在区域分工与联动中却有着突出的地位。高速、港口、机场十五分钟立体交通圈,这里将石狮城区与泉州湾南岸紧密连接,是市中心与沿海五镇联通的枢纽,为城区北拓主战场、向湾发展连接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与交通优势,让宝盖镇成为泉州湾南岸的一座经济重镇,财政总收入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宝盖镇是“中国服装辅料服饰名镇”,拥有“两园一城”三个特色的产业载体,即宝盖科技园、宝盖鞋城工业园和中国石狮国际食品城。这里聚集着工业企业1400多家,形成一个以服装辅料服饰特色产业为主的多元产业集群,其中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多家,年产值约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数量与产值居全市前列。
这里还是“中国淘宝镇”,电商产业发展迅猛,培育了智创跨境电商园、网商贸易港等一批电商载体,以及塘后、塘边、仑后、塘头、上浦、雪上等6个淘宝村。
向未来:创建产城融合示范区
宝盖镇将以科创新区为抓手,打造“产业赋能平台”,建设具有标杆意义的产城融合示范点;做大做强“两园一城”,强化产业工业设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借助世界文化遗产点万寿塔、国家4A级景区宝盖山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胜别墅等特色的人文、自然资源,以及闽南理工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等高校资源,引入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打造更具活力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记者 林智杰 颜华杰 通讯员 陈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