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第05版:精品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敦厚古朴的新石器时代陶钵

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陶钵(见图),闽侯昙石山遗址出土,距今约5500—4000年,福建省博物院收藏。

此陶钵圆口、鼓腹,口部下方位置隆起一道弦纹。笔者认为,可能此陶钵原来有盖,此处隆起是放置盖子所用。陶钵做工精细,规整大气,敦厚古朴。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这件陶钵的腹部刻划有十分细密的树叶纹饰,分为多层。笔者以为,在陶钵上刻划细密的树叶纹饰,一方面是古人为了增强陶钵的美感,通过此类简单的装饰,让陶钵不会太单调,变得更耐看;另一方面,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应用于生活场景,陶钵之类的陶器用来盛水、盛饭,古人需要经常将它捧起使用,在陶钵的腹部刻划上这些细密的树叶纹饰,可以增加陶钵的摩擦力,人们接触、使用它的时候,不至于因太过滑手而摔坏陶钵。从这一点来看,在陶器制作上,古人是倾注了聪明与智慧的。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4000多年。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指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新石器时代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从工艺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区分,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从陶窑结构区分,有横穴窑与竖穴窑。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不同的类别,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发现于1954年1月,先后进行8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昙石山文化遗址基本上是一处4000—5000年前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层叠压着3000多年前的黄土仑文化遗物。2001年,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昙石山文化遗址揭示了昙石山人的社会意识,昙石山文化的源流及与海峡对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反映了昙石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地位,在福建闽越文化中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对史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闽台古文化渊源以及南岛语族的起源等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2021年10月18日,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尼松义 文/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