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里 周继厚
202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迎来七秩华诞。七十年来,一汽曾制作颁发不少奖章、证章和纪念章。这些徽章讲述着一汽创新发展的历史故事,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铭刻着一代代一汽人的工匠精神,丰富了汽车行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积淀。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时,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一座年产3万辆载重汽车的工厂,这一项目后来被命名为一汽,厂址选定在吉林长春,列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7月15日隆重举行奠基典礼,6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礼乐和欢呼声中,将刻有毛泽东手书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安置在厂址中心广场,标志着一汽正式开工建设。
图1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纪念章,有铜质、银质等多种,直径2.4厘米,正面刻画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照耀下的“解放牌”载重汽车,象征着新中国汽车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下方镌有“1956”年代,背面铭文“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纪念”。此为1956年制作补发的开工纪念章。
一汽建设规模宏大,工程规划项目共106项,其中工厂区工程55项,分为辅助、锻铸、喷涂、底盘、总装等10个工区,以及配套的电器、仪表、齿轮、轮轴、车厢、车架等数十个工场车间,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破土动工后,中央人民政府从全国各地各部门调集大批技术骨干,组织各有关行业部门协作,选派大批技术人员赴苏学习,请进苏联专家技术指导……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基建投资6.2亿元,厂房竣工面积75万平方米、配套建筑41.1万平方米、宿舍39.9万平方米;安装2万台机器设备;铺设30多公里铁路和8万多米管道;制造上万套工艺装备……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于1956年7月13日正式建成投产,成功装配出第一批载重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图2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纪念章,铜质,发现两种版式:一种为圆形,制作数量少,较为珍贵;另一种两边加飞翼,制作数量较多。正面中间镌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下方绘一汽厂门图案,注明建厂时间“1956”年。
就在建厂投产这一天,崭新的第一辆汽车从生产线缓缓驶出,标志着一汽三年建厂目标如期完成。毛泽东亲自为新车命名为“解放”牌,并采用毛泽东手书作为车标。型号定名为“解放CA10”,其中C代表中国也代表长春,A是第一之意。从此,“解放”牌在公路上一车独秀,纵横驰骋三十年。
“解放”牌是一种通用型中级卡车,载重4吨,装配90匹马力6缸汽油发动机,最大车速每小时65公里,满载时经济时速30至35公里,比较适合我国当时的道路桥梁负荷条件。汽车结构坚固耐用,便于维护保养,还可根据需要改装公交、大客、工程、起重等特殊用途车辆。
图3为“解放”牌车标纪念章,铜质,直径2厘米,用于胸前佩戴。图4为绘有“解放”牌图案的奖章,副章背面镌有“长春市青年增产节约能手奖章”“1958”年。图5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纪念章,银质,直径4.5厘米,正面绘有一汽厂景,背面绘“解放”牌图案。
毛主席于1958年2月13日视察一汽,参观了铸工车间、底盘车间和总装配车间,同工人们亲切握手,并观看新下线的“解放”牌汽车,极大鼓舞了汽车工人,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和干劲,当天装配“解放”59辆,第一次突破了建厂的设计生产能力,并达到了开工生产以来产量、质量的最高水平。事后被谱写成歌曲《毛主席来到汽车厂》,在十里车城传唱至今,成为一汽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6为毛主席来厂视察9周年纪念章,铝质,扇面造型,尺寸1.7×2.3厘米,正面上方镌毛泽东浮雕像,下方刻绘“解放”牌图案,背面铭文“毛主席来厂视察纪念”“1958—1967”。
一汽投产后,立即向形成规模、提高质量、材料自给、发展品种等方面努力。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说:“如果哪一天我们能坐上自己生产的小轿车来开会就好了。”1958年2月毛泽东亲临一汽视察,对一汽首任厂长饶斌说:“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呀?”这番话不仅代表毛泽东的夙愿,也承载了全中国人的造车强国梦。为了早日将梦想变成现实,一汽立即开始研制国产轿车。在“四无”(即无资料、无经验、无工装、无设备)情况下,一汽人一靠借鉴,二靠能工巧匠,整个车身的制造和各种钣金件的加工,几乎完全采用手工工艺敲打成型。1958年5月12日,一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中国第一辆轿车,命名为“东风”,车头标识为一条金龙, 龙是中国的象征,车身侧面镶嵌毛泽东书写“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图7为“东风”牌轿车纪念章,铜质,齿轮造型,通径2.8厘米,有大小两种版式,图案相同,正面上方镌“东风”车名,下方绘有“东风”牌图案。
1958年5月21日,毛主席观看并乘坐了“东风”轿车后高兴地说:“终于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了! ”但“东风”轿车属中级轿车,无法满足中央领导用车需求,一汽决定制造高级轿车。
1958年7月,一汽在“乘东风,展红旗,拿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口号鼓舞下,掀起了大干高级轿车的热潮。一汽打破常规,用“赶庙会”方法张榜招贤,试制时车身无图纸,就从油泥模型取样板制造钣金件,V8发动机的试制,以百里挑一的办法选用铸件毛坯进行加工……经过33个昼夜的刻苦攻关,于同年8月3日试制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图8为“红旗”生产纪念章,铜质,旗帜造型,尺寸2.8×2厘米,正面绘“红旗”轿车图案,背面铭文“红旗生产纪念章”“第一汽车制造厂”。
20世纪80年代初,“三十年一贯制”让“解放”卡车步履维艰,于是一汽开始第二次创业。1983年7月15日建厂30周年之际,“解放”CA141完成批量试生产,换型改造目标顺利完成,从此又开始新的征程。
为了与市场发展趋势接轨,一汽与青岛市政府合作,成立一汽青岛汽车厂,启动平头柴油车研发。1995年5月,一汽正式推出第三代六吨“解放”CA150PL2,填补了我国汽车工业空白,从此形成以平头为主、长头为辅,平长并举的格局。
1987年,一汽被国务院批准为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一汽提出“从中高级轿车起步,向下发展,依托老厂,轻轿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发展战略。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合资企业成立,先后在长春、佛山、成都、青岛、天津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拥有数十万名一线产业工人。1993年一汽建厂40周年之际,引进奥迪技术,建成3万辆轿车生产基地,在消化吸收高级轿车技术基础上,开发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红旗”CA7220轿车……从1988年到2001年末,一汽再次进行结构调整,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开始第三次创业。
图9为一汽换型立功奖章,铜质,八角星造型。图10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纪念章,银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七十年发展过程中,一汽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典型,其中有不少是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典型、技术能手,更多的是厂级劳模先进,一汽为他们制作颁发了数十种奖章,表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图11为一汽5.1红旗手奖章,铜质,尺寸2.2×1.8厘米,正面绘有三面红旗,具有时代特征,背面铭文“第一汽车制造厂”,注明“1960”年。图12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奖章,铜质。
70年风雨兼程,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始先驱,到民族汽车品牌的创领巨擘,再到世界汽车行业百强,历久弥新,青春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