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热线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巩固互花米草除治效果,修复海岸生态系统——

石狮海岸新增140亩“红树林”

蚶江石湖海岸新种植的红树林

名词解释:红树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

本报讯 石狮的“海岸卫士”终于扩容了!11月21日,记者前往蚶江镇林銮渡生态检修道一带看到,在这片海陆交汇的潮间带,已栽植上一株株秋茄、白骨壤和桐花树苗,让原来的光滩增添了几分绿意。这些红树科植物有个统称,就是大家更熟知的“红树林”。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和国投集团交建公司获悉,相关区域此前完成互花米草除治,此次共人工补植“红树林”142.43亩,助力石狮修复海岸生态系统,打造滨海湿地新景。

从“一小撮”到“一大片”

在此之前,石狮仅存的几棵红树,“坚强”地活在锦江后垵澳古渡头、蚶江水闸边。多年来,因为外来生物互花米草的侵袭,加上滩涂养殖与红树补植的用地矛盾,石狮的红树林不断被逼退,从早年水头至锦江海堤一带,一直萎缩至古渡头一隅的“一小撮”。

在属地蚶江镇村的共同努力下,而今,这一撮“红树林”终于有伴了。结合林銮渡海岸生态修复,石狮在建设一段生态检修道的同时,也对沿线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提升。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等方式,修复受侵蚀岸线、增强防潮防浪能力,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为四个地块,其中三块分别栽植秋茄、白骨壤和桐花树三类红树科植物。另外一块138.35亩则种植草本植物碱蓬。长成后,将与检修道周边的绿化、缓坡、生态驳岸等景观一起,打造为石狮滨海旅游的新‘打卡点’。”交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栽植好还要管护好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红树植物能在河口、盐沼、泥岸等潮间带形成稠密的树林或灌丛,起到防风削浪、缓解海岸受侵蚀等作用,因而有着“海岸卫士”的美誉。同时,其还能为鸟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良好的栖息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此番栽植“红树林”,也是继去年10月底完成辖区1378.2亩互花米草除治后,石狮维护滨海湿地生态稳定性的连贯性手笔。

“从泉州湾河口湿地晋江段红树植物的生长状况看,正常要3年左右时间才能长好。”该负责人坦言,期间做好管护工作就相当重要,“一方面,是要严防繁殖能力极强的互花米草‘卷土重来’,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其他破坏。”

为此,石狮已将互花米草适生区域纳入长效监管范围,并启动三年管护行动。此番栽植的“红树林”同样也委托第三方进行为期三年的管护,“通过设立管护标识、设置专职‘护林’员、加强日常巡查,及时人工拔除新萌发的互花米草,也希望广大民众共同呵护,让石狮海岸生态愈发丰富迷人。”交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记者 康清辉 颜华杰 通讯员 林明富 吴培城)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