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杂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朴茂的周尚均寿山石雕人物造像

图1 周尚均刻寿山石伏虎罗汉

图2 清代“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

图3 清代“尚均”款田黄石雕“契此”像

图4 清代静思罗汉田黄雕像

■北京 吴翔

周彬,字尚均,清康熙时福建漳州人,擅长印钮雕刻,华茂兼具,其钮作品具有“夸张”的风格,被称为“尚均钮”,名重一时,作品多为宫廷收藏。其中乾清宫珍藏有他的作品《螭虎钮》,1935年曾选送英国伦敦,参加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出,闻名世界。周彬在制作印钮的同时,还以中国画写意法,刻山水、花卉、松竹等景物,作为印章的纹饰。后代学“周彬法”,始有“薄意”雕法的兴起,所以说周彬是寿山石雕“薄意”流派的“先祖”。

关于周尚均的艺术风格,最经典的评价还是龚礼逸《寿山石谱》中的记载:“周尚均,名彬……其所制石,旧家多有之,显杨之制精工,而周所作朴茂……”“朴茂”二字,听上去既有朴实之感,又有华茂之意。当时大部分寿山石雕刻都取径杨玉璇之精雕细琢,而周尚均的风格却自成一派,卓然不同。不仅如此,不论是印钮章石、人物造像、文房小器,都造诣独到,蔚为大宗。这里简单介绍几件造诣深厚的周尚均雕人物造像。

这是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周尚均刻寿山石伏虎罗汉(图1)。其通高12、长12、宽10厘米。罗汉像取宋人画意,圆润传神。其面带微笑坐抚虎背,虎昂首匍匐于罗汉身侧,温顺可爱。罗汉之袍服刻画精美的莲花、凤鸟图案,线条细密流畅。右手所持之物已残缺不见。座底刻隶书“古闽周彬尚均氏制”八字款。寿山石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质地莹润,色彩斑斓,柔而易攻,为制钮名石,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品类达百余种之多。寿山石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据载,寿山石的大量开采始于宋,并用于雕刻。精美者作为贡品发往汴梁,成为达官贵人几案欣赏之物,寿山石的收藏自此而始。元末始以寿山石制印,并延续至今。明、清时期,寿山石的雕刻及收藏愈加盛行,原石收藏亦蔚然成风。故早在南朝时期,它便被当作极其珍贵的雕刻材料,一般只有名家巧匠才敢用这种珍贵的材料去制作雕塑。

弥勒佛作为佛教的重要人物之一,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又是名家巧匠青睐的雕刻对象之一。但要想将弥勒佛像雕刻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除了要拥有上好的材料之外,还十分考验工匠的手法和技艺。而天津博物馆现藏的这件清代“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图2),便出自名家周尚均之手。其高6.6、底座宽9.58厘米。呈现出一位盘坐的弥勒佛,佛像面目慈祥,体态宽厚,左手伏膝,右手拿着一串念珠,穿的服饰则是精美华丽的龙凤及勾莲纹。勾勒出人物的线条既清晰又简练,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周尚均那娴熟的雕刻技法,以及独特的雕刻风格。再来看佛像的背部,还使用隶书刻有“尚均”款,绝对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寿山石雕作品。

田黄石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一两田黄九两金”的说法。所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上进行藏品搜索,笔者也就只找到九件田黄石藏品。其中就有清代“尚均”款田黄石雕“契此”像(图3),高5.5、宽12.3厘米。该“契此”身着袈裟,袒胸,斜倚于布袋旁。像背镌隶书“尚均”二字。像用田黄石,雕刻技法娴熟,人物神态刻画准确,属清代品位较高的工艺佳作。

这是一件中国萧军研究会收藏的清静思罗汉田黄雕像(图4),高15、宽8厘米,重约531克。其系寿山沙水田黄,身后刻“尚均”字款。特征为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且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此静思罗汉仿佛在沉思冥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超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其色呈熟栗黄,质地通灵凝润,温润细腻。材大质朴的罗汉之袍服刻画精美的莲花、如意图案,线条细密流畅,以简单几刀交代出袈裟纹理,也交代出人物结构,自然流畅,背面则刻有丹凤并辅以如意纹边。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尚均”款田黄石雕布袋卧像相比,两者在衣褶刻画,以及人物神态上,皆浑厚古朴,如出一辙。

周尚均雕人物造像,面貌奇古,举止神异,同时在雕刻时又大胆细心,新颖有趣。故作品不同凡响,被人们视为珍宝。以上沧海一粟,可见一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