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精品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光绪祭蓝釉金彩莲池鸳鸯纹赏瓶

■浙江海盐 宋兵

浙江海盐张元济图书馆收藏有一件清光绪官窑祭蓝釉金彩莲池鸳鸯纹赏瓶,为2017年纪念出版家张元济诞辰150周年时,张元济孙女张珑所捐赠。

张元济图书馆设立30多年来,张元济哲嗣张树年、孙女张珑、孙子张人凤已累计捐赠和张元济有关的文物以及物品数百件。

2017年,海盐县文化局专门出版《文心事象——张元济后人捐赠文物图录》,其中就有该件祭蓝釉金彩莲池鸳鸯纹赏瓶。

该赏瓶(见图)通高37、腹宽20厘米。喇叭口,细长颈,丰肩,鼓腹,圈足。内外均施霁蓝釉,外饰金彩。口沿下绘金彩回纹及云头纹各一周,肩部饰金彩缠枝花托寿,颈部与腹部分别饰金彩莲池鸳鸯纹,下腹饰描金莲瓣一周,圈足绘金彩回纹。通体霁蓝釉过底,足内有边栏六字楷书款“大清光绪年制”。此赏瓶造型美观大方、制作精细、色彩艳丽,是光绪年间官窑烧制的一件精品。

霁蓝釉又称霁青釉,是一种色调深艳的高温蓝釉。霁蓝釉瓷除了做日用品、陈设器外,另一个重要用途是祭祀用瓷。明清皇家祭祀十分频繁,需配用不同的颜色釉陶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如天坛正位用青色,地坛正位用黄色,朝日坛用红色,夕月坛用白色等,非常严格。

光绪一朝34年(1875—1908),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陵烧制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尤其在光绪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逢慈禧五十、六十和七十大寿之际,耗银无数烧制了大量瓷器。

张珑在《文心事象——张元济后人捐赠文物图录》一书中,对该赏瓶的来历写有如下识语:此赏瓶乃清光绪帝赐给大臣许庚身的。

许庚身(1825—1894),浙江杭州人,光绪年间官至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许氏为张元济岳父。此赏瓶作为陪嫁物品来到张家,曾常年放在张元济卧室中一个五斗柜上。

《张元济年谱长编》1895年4月13日记载:“娶许氏夫人。许氏夫人名子宜,号宜春,许庚身幼女。婚后居住北京西皇城根灵清宫许庚身故宅,‘许府腾出一个四合院给双亲居住。祖母谢太夫人亦同住于此。’”(《我的父亲张元济》,第206页)张元济和许子宜结婚时,许庚身已故。光绪帝是何时何原因赐赏瓶予大臣许庚身,则信息不详。许庚身为张元济己丑恩科(1889年)乡试复试阅卷大臣,壬辰科(1892年)复试阅卷大臣。据张树年口述,许庚身对张元济之才华极为赏识,拟以幼女相许。而张元济1892年5月参加朝考后,于6月受光绪皇帝召见,被授予翰林院庶常馆庶吉士。因光绪帝亲自过目张元济的答卷,对其卷面工稳流畅的书法大为赞赏。

根据该赏瓶之莲池鸳鸯纹饰,极富吉祥以及对新人祝福之寓意,笔者大胆猜测,光绪帝因知许庚身有女待嫁,甚至可能知道将许配给张元济,故赐祭蓝釉金彩莲池鸳鸯纹赏瓶予许庚身,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之意。

2017年,张元济后人捐赠文物在海盐县博物馆辟专室长期陈列(展出文物193件)。在“家训诏垂,格言传世——张元济先生后人捐赠文物展”上,张珑在陈列祭蓝釉金彩莲池鸳鸯纹赏瓶之展柜前告诉记者:“这是光绪帝赐给我祖母的父亲,兵部尚书、军机大臣许庚身的。后来,这件赏瓶随祖母‘嫁’到了张家。”它原在上世纪60年代初遗失,后来得以回归,而且没有损毁。张珑很是感慨:“真是难得,这是我们的意外之喜。后来,父亲(张树年)把这件赏瓶送给我,被我从上海带到了北京。我也已经欣赏它30多年了,这次捐出来,大家一起欣赏吧。”当记者问到既然为“传家宝”,为何不再留给自己的孩子?姐弟两人觉得,传给自己的后人,并不能保证永久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对先人的责任,他们的遗留之物,若不能妥善处理,问心有愧。万一损坏,或是流到市场,对不起爷爷,对不起祖先,对家族也是耻辱,是伤害,放在以张元济命名的图书馆,在博物馆展出,哪怕我们不在了,也能放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