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展 上一版 下一版  

50幅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

明代佚名《戚继光画像图》轴

《一世冯裕》册页

清代尚滨绘《颜伯珣抚琴图》轴

清代陆音《云烟过眼图》轴

清代李煦《四季行乐图卷》册页

清代张赐宁绘《文藻听泉图》卷

清代禹之鼎绘《渔洋山人幽篁坐啸图》卷

清代徐璋绘《高凤翰披褐图》卷

本报讯 日前,一场汇集了明清时期近50幅珍贵画像的“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展览,亮相山东博物馆。展览通过展示明清两代的衣冠像、皇封敕命、艺文著述、个人小像、行乐图等,展示明清时期先贤“游于艺”的诗意栖居以及在文化领域的成就贡献。

肖像画历史悠久,孔子于周明堂所睹“尧舜之容,桀纣之象”,可谓历代帝王肖像之滥觞,但商周时代,尚无肖像画实迹传世。历秦汉而至六朝,肖像画日渐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名言,更是影响后代肖像画的不朽技法。隋唐五代,肖像画更趋兴盛,对人物外貌特征和内心精神的刻画,皆有长足进步。至两宋山水方滋、花鸟勃兴,但肖像画依旧光芒四射。

肖像画在发展中衍生出诸多门类,如祖先影像、禅宗祖师像、帝王影像、衣冠像、小像、行乐图、家庆图等,都隶属于肖像画的范畴。明清时期由于肖像画的巨大发展,肖像画的种类也日益繁多,出现多种类型肖像画兼容并进的局面。明清时期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他们的画像,依靠肖像画家“形神兼备”的描绘得以流传至今,已成为庋藏在博物馆里的珍贵文化遗产。

此次展览分为“庙堂伟器”“诗礼传家”“砚田百亩”三个单元,汇集山东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昌邑市博物馆珍藏的明清时期近50幅珍贵画像。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句诗的作者——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怀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宏愿,“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带领戚家军南征北战,抗击倭寇十余年,屡战克捷,扫平我国沿海倭患,立下不朽功勋。蟒衣是饰以蟒纹的服装,属于恩赐服,只有蒙皇帝恩赐,才可穿用。展出的明代佚名《戚继光画像》图轴,身着以平倭之功而得赐的红色金绣蟒衣,头戴乌纱帽,足蹬黑履,正襟端坐,丰神英毅,坚定的眼神道出了他铭刻一生的信念。

临朐冯氏家族从明朝正德至清朝康熙二百余年间,冯氏家族文学事功代代相继,自冯裕开始,连续七代人中代有进士。位至二品以上者四人,簪缨满门,八人在正史中有传,在科举、仕宦、文学、医学等方面的影响跨越明清两代。家学渊博的冯氏,用一代代的谆谆教诲和耳濡目染成就了一个为国家、社会和文坛都作出突出贡献的庞大家族。冯氏文化世家中最为知名者有冯惟敏、冯惟讷、冯琦、冯溥等。展出的《临朐冯氏家族代表人物册页》,以肖像册页形式展出了有代表性的冯氏家族成员,他们祖孙相继,文有同宗、诗有同源、词有同调,同鸣文苑,驰骋文坛,流芳遐迩。

“扬州八怪”中唯一的北方人高凤翰,一生拥有多幅画像,或为自绘,或与他人合作共绘,或由友人门生绘制,多经高凤翰本人题赞。如此次展出的高凤翰、陆音合绘《物外合踪图》轴、陆音《云烟过眼图》轴和徐璋绘《高凤翰披褐图》卷均是高凤翰56岁时的画像。

同时展出的还有明代佚名《赵秉忠画像》轴、清代禹之鼎绘《渔洋山人幽篁坐啸图》卷、清代张赐宁绘《文藻听泉图》卷、清代李煦《四季行乐图卷》册页、清代尚滨绘《颜伯珣抚琴图》轴等,透过一幅幅尘封出世的画卷,观众可直观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2月26日。

(记者 王国良 通讯员 于秋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