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藏博/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南京六朝石刻艺术漫谈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全景

狮子冲西侧麒麟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神道东侧麒麟

萧景墓辟邪

萧景墓石柱

■江苏南京 叶伯瑜

六朝石刻是南京的文化名片之一。按学界专家观点大体上分为石刻图案、立体石刻陈列件、石刻文字三大类。其艺术上承汉代,下启唐宋。

六朝石刻画

六朝石刻画中的动物形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辟邪、天禄)继承自汉代(铜镜、壁画、铜器、玉雕),其意本为辟除不祥、礼神祈福、求取吉利、永生成仙。与战国时代滥觞、流行于汉代的五行四象十二宫的世界观有关,与铁器的使用和炼钢技术的发明有关,这都是石刻流行的重要条件。

研究六朝石刻画必须参考汉晋时期画像石、铜镜、古砖的纹饰。

位于灵山北路与学则路交叉口西北角的梁武帝六弟、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的神道碑,其碑首之阴与碑身两侧雕刻了纹饰,是南京地区目前可以见到的、最繁丽奇诡的六朝石刻画。

保存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的南齐永明二年的《孔子问礼图》,是1932年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去洛阳出差,在古董市场上购得的,戴季陶将石刻画带回南京,其实这块所谓的南齐石刻画,是民国时期古董商的伪作。漏洞出在侍卫手持的戟是方天画戟,而方天画戟是在宋代以后才出现的。

目前南方发现的六朝石刻画很少,但线条拼成的砖画较多,与北朝的石刻线条气韵相通。

六朝石刻雕件

帝王显贵的陵墓上放置石兽的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陵墓前放置石辟邪,最迟在东汉早期出现,石辟邪流行于东汉时期。洛阳光武帝刘秀的原陵附近近年出土了石辟邪,在洛阳博物馆。

六朝陵墓上放置大型石兽的制度,是继承汉代;自曹魏提倡节葬后,直至东晋,帝王陵墓都没有大型石刻;从南朝刘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开始,才有石辟邪、石碑、石柱出现。中间间隔了魏晋两个朝代,中断有两百年,究竟是如何衔接、赓续下去的?这是一个谜。

大型的六朝石刻雕件主要集中在南京的栖霞、江宁至镇江的句容、丹阳一线。

六朝墓葬中常有小的赑屃、穷奇之类的镇墓兽出土,还有一些其他带动物造型的石构件,如:近年发现的上坊孙吴大墓中的虎首石条。

上世纪初,美国用海军军舰从中国南京、镇江一带盗走十余件六朝大辟邪,具体数目不详,现分别藏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费城大学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里。

关于石辟邪名称的争论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朱希祖:独角天禄,双角辟邪,天禄、辟邪桃拔。二是朱偰、罗宗真、李蔚然:独角麒麟,双角天禄,无角辟邪。三是杨宽、曾布川宽、刘敦桢、林树中、梁白泉及卢海鸣:独角、双角麒麟。四是孙机、宋震昊:独角辟邪,双角天禄。

再说说六朝石刻雕件的特征。其造型多由几何面构成,简洁爽利,保持汉代玉雕中的汉八刀做工。如:萧宏神道碑的赑屃头部。

石赑屃座的碑座与赑屃两侧持平,且背部有突起的出筋。

石辟邪自宋至陈,由简朴趋精美,由雄伟趋秀丽。

六朝碑刻文字

六朝碑刻上承汉代、下启隋唐,但东晋至南朝早期的镌刻水平有所退步,直至梁代镌刻水平才恢复。

例如东吴的《禅国山碑》《天发神谶碑》《葛祚碑》《谷朗碑》,买地券有一些如《孟赟买地券》;东晋的《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刘宋的《晋恭帝玄宫刻石》;南齐《吕超静墓志》《刘岱墓志》《王宝玉墓志》《王珪之墓志》;梁代的《始兴忠武王神道碑》《吴平忠侯神道碑》;陈代的碑刻很少。

近年来,笔者对古代碑刻进行研究和保护,对发现的古代碑刻,将其捐献给公立博物馆;为馆藏碑刻做拓片并释读撰写碑刻录;公布一批私人藏家手中的碑刻拓本,为文博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辨认出一批南京各时代古碑上以前没有认出的文字。

南京是中国六大金石碑刻中心之一,不仅是佛教之都、文学之都,更是明代琉璃建筑之都、篆刻复兴之都、六朝石刻之都。笔者希望大家珍惜、保护古代碑刻、石刻,传承金石文化,为“南京学”添砖加瓦。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