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网络的影响无远弗届。它在丰富社会生活、打开表达空间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戾气的问题。或是进行人肉搜索,大肆泄露个人信息;或是使用网络暴力,恶意攻击谩骂;或是挑起对立情绪,激化社会矛盾。凡此种种,既给人们带来身心伤害,也污染网络空间、破坏公序良俗。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坚决打击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等7方面问题。这一系列举措落地实施,有力遏制了网络戾气传播扩散,有助于健全防范治理网络戾气的制度机制,更好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相较于现实社会,网络空间具有隐匿性、虚拟化的特征,容易使一些人失去言行的边界感和责任感,毫无节制地宣泄非理性情绪。网络戾气产生于虚拟空间,但对广大网民的伤害、对社会文明的践踏却是真实的;网络戾气若不加遏制,则网络空间的每个人、每个机构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网络空间污浊,人人受其害;网络空间清朗,人人享其利。每个网民的言行都影响着网络风气,大家应该形成反对网络戾气的共识,并自觉抵制网络戾气。在热点事件中,是理性关注,还是被虚假信息带节奏?在公共讨论中,是文明对话,还是渲染极端情绪?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宣泄;多一些求同存异,少一些党同伐异;多一些尊重包容,少一些对立对抗,就能从社会心理层面消除网络戾气滋生的土壤,为清朗网络空间奠定坚实文明基础。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应该成为促进理性交流、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秩序的公共空间。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以及广大网民携起手来,把专项整治与长效治理结合起来,把外部监管与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消除网络戾气的合力,共同构建理性文明、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