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9版:书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明代周臣《明皇游月宫图》 扇面品赏

图1 明代周臣《明皇游月宫图》扇面

图2 明代周臣《桃花源图》

■山东 郑言

“铁龙一掷九万里,银桥冉冉行秋水。霓裳不是世间音,只有嫦娥似妃子。恍然一梦酒初醒,依然玉座云丹屏。明朝写出天上曲,却笑羯鼓羊皮腥。人间万事如秋草,离别苦多欢乐少。崎岖万里锦官城,此身曾作银桥行。”宋人赵文的《明皇游月宫歌》描述了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明人周臣的《明皇游月宫图》扇面(图1)则形象地再现了唐玄宗游月宫的情景。

《旧唐书·玄宗上》载:玄宗“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唐玄宗生性儒雅,多才多艺,因此,他过中秋节也具有诗情画意。据《唐逸史》等相关文献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温柔地洒下层层清辉。唐玄宗李隆基与方士罗公远在宫中饮酒赏月。望着皎洁的月光,玄宗不由得说:“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好去处。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说到此处,玄宗仰面长叹:“只是如何得上去?”罗公远说道:“这有何难?”说着,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座银色大桥,直通月宫。于是,玄宗与罗公远二人移步踏上银桥,直上青云。过了桥,走上10余里,见到一座城阙,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鎏金大字“广寒清虚之府”。罗公远说:“此乃月宫也。”玄宗从大门走进去,但见庭前有一棵大桂树,扶疏遮阴。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曲。回到人间后,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有“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的诗句。此曲最初由杨贵妃亲自表演,但宴请宾客老让“娘娘”作舞,有些屈尊,便改由舞艺出色的杨贵妃侍女张云容表演,再后来改为双人表演,最后由15岁以下少女组成的300人的大型舞队表演。唐明皇夜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了“广寒宫”之称。

明代画家周臣,江苏苏州人,擅长画人物和山水,取法宋元各家,尤其受李唐、刘松年影响最深。其画法工细、章法严谨,融“院体画”与“文人画”于一体。他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出两个流传千古的画家,即唐寅和仇英,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明皇游月宫图》扇页,金笺,设色,纵18.6、横50厘米。画面上桂树挺拔,郁郁葱葱,唐明皇气宇轩昂,在一群宫女太监的簇拥下款款而行,前面有一官员躬身引导。广寒宫前,琴弦笙歌,仙女们广袖舒展,翩翩起舞于广庭中。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全图笔法工细,继承了南宋笔墨精妙的传统,注重人物个性的展示、人物与环境的配合,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神态、服饰的刻画,从中可见唐明皇高贵典雅的神态、侍从恭敬谦卑的表情和侍女们端庄优雅的气质等。扇页有自题:“东村周臣写,明皇游月宫图。”钤“舜卿”白文方印。元末明初学者胡奎有诗曰:“碧天万丈綵虹秋,羽队傞傞舞未休。玉宇高寒留不得,回光却照望京楼。”

周臣此类山水人物画作,还有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桃花源图》(图2)也值得深入研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