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第九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在石狮服装城展览艺术中心举办。来自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巴基斯坦、非洲加纳、马里、泰国、印度、尼泊尔、越南、俄罗斯、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企业参展,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知名品牌以及先进产品汇聚一堂,共话合作,共商发展,推进内外双循环,推动石狮做大城市“朋友圈”。
而在石狮,有一群“不走”的外国人,他们更多为纺织服务贸易而来,在这里实现创业梦想,进而入乡随俗、落地生根,将事业、家庭、生活与这座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城市紧密联结在一起——
贸易畅通,实现梦想
2013年,从阿拉伯半鸟南端出发的也门兄弟阿麦、马万来到石狮,从事服装外贸,生意越做越大。2022年,兄弟俩所在的也门东尼亚服饰贸易有限公司石狮代表处,买下百德汇峰广场约120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场所,研发室、样品间、会客区、休闲区等一应俱全,服装等产品除了销往也门,还销往沙特、约旦等国家。埃及商人亨利2015年来到中国,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石狮做服装贸易。2018年,石狮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为像亨利这样从事跨国贸易的客商提供了新商机。这几年,亨利在原来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基础上,陆续开通了供应链、物流等业务,在厦门、浙江等地设立了公司,公司业务风生水起,客户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比亚人默罕默德与中国的结缘,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彼时,年幼的他跟随父亲、哥哥到北京做服装生意。2003年,20岁的默罕默德独闯石狮,服装生意做到了利比亚、迪拜、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近两年,默罕默德开始涉足二手汽车出口生意,年出口量达到300部。
文化交融,互通互鉴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文明和文化交流互鉴之路。互通有无是人类交往的最初动机,互通的既有可见的商品,也有无形的文化。在石狮老城区的马哈提风情餐厅,是也门人古巴提与朋友开办的,主厨能烹饪埃及、伊朗、印度以及中国各具风味的菜肴,也门饼、西红柿炒蛋、阿拉伯虾仁炒饭、曼迪羊肉饭……既有阿拉伯风味,又带着中国人家常菜的影子,这里成为中外朋友整合外贸信息的平台。在石狮从事服装贸易的印度商人哈利,去年11月在石狮过印度的“春节”——“排灯节”,73岁的母亲从印度海拉曼巴赶来参加,母子俩为参与节日的中国同事各准备了一份饼干和巧克力糖果作为节日礼物,“‘排灯节’就像中国春节,同样代表着印度人美好的节日祝愿”。喝功夫茶、学闽南话、参加闽南婚宴……众多在石狮长期生活的外国商人入乡随俗,突破了语言、地域、文化的差异。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石狮变大了”“石狮变美了”“这里就像‘家’一样”“石狮人很好客”……在石狮,许多外国商人不只是做生意,他们还在这里买房、置业、结婚、生子……“我的爱人是福清人,是我曾经的同事。”印度商人哈利因服装贸易而来,并且在中国收获了爱情,如今他们在百德康桥假日买房,将家安在了石狮。意大利摄影师艾罗斯则因爱情与石狮结缘。2011年,艾罗斯通过网络认识了石狮女孩林园园,“漂洋过海来看你”,收获了一桩甜蜜的跨国姻缘。2014年二人结为夫妻,艾罗斯长期生活在石狮蚶江,用他的相机镜头记录传播石狮的海丝文化,“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正如埃及商人亨利所言,众多外国人乘着“丝路”东风、远航而来,不仅在商场上与中国人合作,也在生活中与中国人交融,早已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
以“衣”为媒,“情”定石狮!“一带一路”风华正茂,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与石狮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携手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记者 林恩炳 颜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