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一天 上一版   

永宁古卫城导游:

“唤醒”600年前东南海防重镇的“大明风华”

讲解闽菜特色技艺和风味

在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答疑解惑

向游客介绍永宁古厝

绘声绘色讲故事,游客听得津津有味

直播永宁乡村舞台

▲阅读书籍提升知识储备

向老居民了解乡土传统故事

▲拍摄老建筑细节,搜集文化新亮点

石狮永宁古卫城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600多岁的永宁古卫城,糅合了明朝到现代的古建筑,闽南独特的民俗,礼仪之邦的家风家训、孝道文化等,面积约3平方公里,拥有16座固定“活”戏台,不定期开展民俗文化演出……近年来,随着石狮文旅的崛起,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春节临近,古卫城游客中心的导游又开始忙碌起来。导游林增典除了接待游客,还通过抖音来推广古卫城文化。本期一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听他“唤醒”600多年前东南海防重镇的“大明风华”。

春节越来越近了。连日来,古卫城都会邀请书法名家开展写春联送“福”气的活动。林增典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联络人之一。上午8时,他早早到达游客中心,趁第一拨预约讲解的游客到来之前,安排好活动的人员和流程。

9时,首个游客团队乘坐大巴抵达古城。林增典热情做好接待工作。“在古代,只有经济繁荣的国家,才需要修筑海防卫城……海的对岸,就是宝岛台湾彰化县鹿港镇,距离石狮仅100多海里。”林增典带着旅游团,登上了古城的城墙。“明洪武年间,朝廷在此设立卫城抵御倭寇,称为永宁卫,留下俞大猷、戚继光的抗倭事迹与史迹。现在古卫城仍然有当地的居民以演练狮阵为形式,操练‘俞龙戚虎’。而见证抗倭历史的俞大猷手书‘镇海石’,现在也是永宁古卫城的一景。海防保护下的永宁老街、城隍庙留存至今。现在我们就要沿着老街走进古城了。”

“古卫城形如鳌鱼,古称鳌城。一纵三横交错相通的街巷犹如鳌鱼背上的纹路。一纵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贯穿东西的石板路,也是永宁卫的中轴线,三横为:南门街、北门街;水关街、场口街;永进巷、打铁巷、英西巷。现在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文化节来带动海味美食、海洋文创、滨海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藏’在永宁街巷里的番仔楼,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鲜明,这是永宁先贤下南洋‘讨生活’的奋斗历史,书写泉州海洋文化的精彩一页。”游客们游览途中,林增典绘声绘色地讲解各个景点故事的来龙去脉。在距离城楼仅百步之遥的“椿萱”楼前,林增典说,“‘椿萱并茂,棠棣同馨’比喻父母都健康,兄弟互相友爱,并祝愿家中的亲人身体健康,一切顺利。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栋‘椿萱楼’就是古城‘孝’文化的实物展示之一。”听完林增典的讲述,一位老年游客说,“永宁古卫城尽管面积不大,但是明显可以感受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11时,林增典带着旅行团来到古城周边,讲述本土民俗活动。途中,有来石狮自驾游的游客,竟然一眼认出了林增典,“我就是看了您在网上的介绍,来到永宁,感觉不虚此行。”林增典则予以热情的回应。两年前,他通过抖音等网络形式,推荐古卫城,许多外地游客都说是被林增典的讲解风格所吸引,动身来到永宁游玩。

下午时间,林增典要留在旅游中心值班,随时接听电话。游客最经常询问的是食宿。他总耐心地介绍闽南特色小吃和价格合理、卫生的住宿点,让游客自己选择。

临近傍晚时分,一天的工作临近尾声,他拿出《摇曳的名分——明代礼制简史》一书认真翻阅起来。他说,古城目前还有10组从事礼仪工作的礼生团队,这是古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魅力,也是古城的文化自信。他要面面俱到,担当好古卫城的文化使者,为游客呈上更多精彩的讲解。

(洪亚男 郭雅霞)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