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
第07版:杂项 上一版 下一版  

雍容大方的“寅春壶”

图1 王寅春裙花提梁壶

图2 王寅春半菊壶

图3 王寅春六方抽角壶

图4 王寅春制作的一款经典紫砂方器“亚明方壶”

图5 王寅春制紫砂扁圆壶

图6 王寅春梅花周盘紫砂壶

■湖南怀化 袁菊梅

王寅春(1897—1977)是紫砂制作功力很深的巨匠,制作茶壶以既多又快又好而著称。他生于江苏镇江一户贫民家庭,13岁拜赵送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砂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窑户当制坯客师。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而名扬上海。他所制的茶壶,造型雍容大方,规矩挺括,光润和洽,口盖准缝严密,令人赞叹不已。他还以创新品种占领市场,人称“寅春壶”。如今,王寅春制壶不仅在收藏爱好者群体中广受追捧,而且入藏进国内多家博物馆。

中国紫砂博物馆藏王寅春裙花提梁壶(图1):此壶选用团泥制作,色泽葵黄、端庄秀丽、生动传神,是王寅春七十多岁高龄时所创制。器身为椭圆形,圆弧盖、弧形颈,盖头顶虚片凹凸双弧结构,盖面贴塑12瓣如意菱花纹饰;扁圆钮,细圆得体;口饰云肩线与腰圆盖板相吻合,六方弯嘴注水弧形一致,扁方形提梁自肩部乘势而起,倭角打弯,工整自然,空间上虚实和谐;中肩部贴塑百结绳纹,精巧细致;下部为六瓣菱花纹饰,凹凸相间,每瓣的叶尖处为壶脚,以供平稳放置,其余腾空,六瓣衔接一圈后如裙摆飘逸。整器如少女亭亭玉立,盖面口瓣花朵恰似女性头饰,肩颈曲线柔和似衣领,腰用织带束好,长裙飘逸掩饰丰满之臀,底部六足稳健落地。它虽集多种技法于一身,但不见一丝勉强拼凑,自然得来,意味无穷。

宜兴陶瓷博物馆藏“王寅春半菊壶”(图2):此作是王寅春利用新工具、新工艺制作的精品佳作。此壶从菊花形的壶钮开始,经过壶盖、壶身至壶底,连贯通畅的线条将整器分成十六等份,纹理清晰,突起的块面饱满生动,丰腴而不臃肿,其形态犹如菊瓣;壶嘴从筋纹块面中突出,过渡自然;壶把曲中带方,弯曲恰体,右上方突起一短柄,端握便利;口盖既合缝又“通转”,随意旋转置换都面面俱到、十分严密,且通体协调、气势连贯;翻转壶身,底部凹凸处理成橘瓣状,既放置平稳,又足见匠心。整器视觉方面与其他壶型以侧面为主视外,更可由上方俯视鸟瞰,欣赏其横向辐射线条结构出的脉络张力和线面过渡,形成独特的韵律美感。它好似一朵在萧瑟的寒风中绽放的秋菊,经历了沧桑和磨难之后,显现的是平和执著、淡泊名利的胸襟。半菊清韵,一壶静心,这样的感悟写入壶型,也许更值得欣赏品读。

黄怡嘉、李富美主编、天地方圆杂志出版社出版的《紫韵紫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P132中,著录了一把王寅春六方抽角壶(图3):该壶壶腹、壶口、壶盖作六棱形,腹以下渐收。三弯流置于折肩处,环状柄圆中带方。壶底钤“王寅春”印款,此枚方章为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所赠,王寅春珍爱此章,终生用它钤印。就紫砂壶的造型技艺而言,筋纹器的手工成型技巧是难度最高的,而王寅春所制的“六方抽角壶”几乎成为当代紫砂筋纹器中的经典教材。

王寅春制作的一款经典紫砂方器“亚明方壶”(图4):这把壶是文人与紫砂壶艺人成功合作的一次典范。该方器中的经典款有着古朴典雅的造型,又有浑厚大气的特点。其外形方正挺拔,浑厚而朴实,方形壶把和壶嘴和谐统一、方面壶盖略微鼓起,桥形钮阔扁大气,是一款古朴厚拙的上乘紫砂方器。桥形钮,圆角方盖。壶身敛口,腹部亦呈方形。曲形流紧贴壶腹部,柄亦方折。整器稚拙简洁,造型古朴却生动鲜活。提盖、四面再罩,任何一面均需与壶肩线面重合,且严丝合缝不能有毫厘偏差。此壶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整体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正确、匀挺、富于变化,表现出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特点。

南京博物院藏王寅春制紫砂扁圆壶(图5):该扁圆壶充分发挥了紫砂原料的刚性,造型以扁圆为特点,特别是烧制成型后不会像瓷器那样塌下来。其光素无纹,线条柔和,气韵生动。

无锡博物院藏王寅春梅花周盘紫砂壶(图6):梅花周盘乃“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观梅花之象而得紫砂之道所创作品,也是筋纹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梅花六瓣,暗藏六气,内蕴书香门第之风,向来为文人武者所喜。梅花周盘以梅花入壶,壶身为一圆柱体,加上筋纹元素,就多了些许变化和灵动。壶肩上过渡自然匀称,一直到壶盖,纹理接连流畅。壶钮与壶型相仿,形状简明大方,整器筋纹排列整齐有度,相互对应。周隐谦言:“梅花周盘为王寅春筋纹器代表作,此壶坡颈平口,壶盖形似梅花,层层缩进,直至壶钮为含苞待放之花蕾,气质压人脱俗,造型流畅灵活,圆润而不失刚劲。”

由此可见,王寅春的壶艺独树一帜,光素器、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他的一生为紫砂工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紫砂陶艺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