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
第09版:学术探讨 上一版 下一版  

本报2024年1月12日第6版“陶瓷”刊发的《官窑青花一爪龙》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青花一爪龙 学界研讨中

元代白龙纹

明永乐龙纹

明宣德龙纹

明万历龙纹

明正德龙纹

明成化龙纹

清康熙螭龙纹

清雍正龙纹

■江苏南京 李绍斌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全国人民喜迎甲辰之龙。一场关于“龙”的研讨,在古陶瓷学界、古陶瓷收藏爱好者圈子里悄悄展开。这是由2024年1月12日《收藏快报》第6版“陶瓷”刊发的《官窑青花一爪龙》一文所引发的。该文章说新发现一个乾隆官窑青花水盂,上面绘的是龙纹饰,但所有龙的腿脚上都只绘有一个龙爪,不知何故?有何寓意?特求教于专家、学者、古陶瓷爱好者。

文章发表以后,有兴趣的瓷友们纷纷发表高见,他们同时又转发给全国各地的群友、收藏圈资深人士,发至全国博物馆群,包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大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大学等。因此,文章广为流传,并引起热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笔者根据各方反馈的意见,初步综述如下:

—、大家一致认为青花瓷上“一爪龙纹”,过去从未见过,连瓷片上也没有。在古窑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民窑青花标本也没有见过一爪龙,更不必说官窑青花。这是首次发现,值得研究。许多人表示,过去对龙纹研究不深,只是泛泛知道一些书上的龙纹的知识:如龙为百兽之长、四灵之一;比如龙生九子,每个儿子都有各自的形象和特征,以及不同的象征意义。古人的龙图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龙文化中,龙又分为许多种类,比如好火者叫火龙,有翼者叫应龙,有角者叫虬龙,无角者叫螭龙,好水者叫蛟龙,未升天者叫蟠龙等,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色。如今趁龙年到来之际,深入研究一下瓷器上龙纹的时代特征,包括足爪变化的寓意,很有意义。有的人认为对一爪龙纹新的发现、深入研究,体现了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的求真、求实、求索的精神,值得点赞。

二、关于青花水盂上的龙纹的探讨。有的藏友认为它是螭龙,龙尾分叉是传统螭龙的画法;但螭龙有足而无爪。有人认为是夔龙,只有“夔一足”(一个爪),这种图案在清中晚期古建构件中有很多,乾隆时期喜欢使用夔龙图案;但夔虽一足而头上无角,水盂上的龙皆有双角。有人认为这是“幼龙”,因为龙头上有发却没有须。有人认为这不是龙,只是一种瑞兽。如此等等。

三、关于青花水盂上龙爪的研讨。有人认为这是画工匠人笔误造成的。但如果是笔误怎么可能水盂上四条龙十六条腿上全是一爪呢?有人认为可能是龙脚上的其他纹饰线条遮盖了龙爪;但细看爪边确无掩盖物。有人认为这是对朝廷的嘲讽。

关于龙爪,还有些专家仔细查阅了资料:

⒈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

⒉元代的龙基本是三爪,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明代流行四爪龙,也有五爪者。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也有四爪者。

⒊五爪——皇帝,四爪——王爷,三爪——王爷子,二爪——王爷孙,一爪——王爷玄孙。话虽如此,但此前谁也没见过瓷器上有一爪龙,甚至二爪龙。

⒋有的专家推测:青花瓷一爪龙纹应是首次发现。民窑青花瓷上不可能出现,而出现在官窑瓷上,事出有因,绝非偶然。“是否有五、四、三、二、一爪的规律?如果有,可能是乾隆帝的制度性安排。”这虽然是推测,也值得引起重视。但如果是清代有这种制度,浩如烟海的清宫档案,也是无从查起的。

⒌有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认为这是反映清代皇家伦理、按辈分排列的。皇帝一辈,龙纹为五爪,依此类推,皇帝的子、孙、重孙、玄孙辈,龙纹爪子分别为四、三、二、一。清代乾隆皇帝有第五代,故而只有乾隆年间才可能有“一爪龙”。

⒍为此有人断言:乾隆帝“五世同堂”,只有乾隆有玄孙,即方言俗语说的“搭拉孙”。

四、联系到乾隆青花龙纹水盂,不仅只有一爪,而且龙头上有发无须,龙角非鹿角样歧出,明显这是幼小的龙,而非威武雄壮的老龙。笔者以为这些资料虽然仍是猜测,但或许更接近主题,文房用品有一爪龙纹或是给年少玄孙用的。笔者沿着这些线索,进一步深入查找有关历史资料。世上能有玄孙者,叫作“五世同堂”。民间有五世同堂者或许很多,但帝王之家且与“龙”有瓜葛者,在历史上仅有两人,一为唐玄宗李隆基,一为清乾隆弘历。唐玄宗时尚无成熟青花瓷出现,不必考虑。那么帝王且生前有玄孙者只有乾隆。

乾隆皇帝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出生,清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去世,享年八十九岁。乾隆帝共有十七个儿子。乾隆三十二年(1767)奕纯出生,成为乾隆帝的第一个皇曾孙。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七十三岁,奕纯的长子载锡出生,乾隆帝有了玄孙,非常高兴,为了“五世同堂”的喜庆,他在宫中特举办“千叟宴”,炫耀自己喜获玄孙。

乾隆帝在嘉庆元年(1796)退位、嘉庆四年(1799)正月去世之前,共有四位玄孙出生,分别是: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奕纯的长子载锡;乾隆五十年(1785)奕纯的次子出生,由于当年夭折未命名;乾隆六十年(1795)奕纯的三子载铭出生;乾隆五十九年(1794)曾孙奕绍的长子载铨出生。这就是乾隆帝生前见过的四位玄孙。

由此深入分析,乾隆去世时,玄孙载铨五岁,载铭四岁,只有载锡十五岁,正是读书的年龄。那么如果是乾隆命宫中造办处给玄孙定制文房用具,很有可能是给载锡用的。有网友发来微信,说这是乾隆对玄孙的关爱,也是希望玄孙看到一爪龙纹发奋读书,增长才干,告诫其要意识到从一爪到五爪还有很大距离,要收敛,不要张扬,做好龙子龙孙应做的事,将来才好接班。

以上仅综合近期专家学者和陶瓷界朋友在网上传来的意见,以此通报给诸位热心读者,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进行从推测到推理、推论的研究,似乎已接近真相,但终究不是定论,因为还没有佐证。既然是乾隆帝为玄孙定烧的文房用品,那就应该不止一件水盂,应是成套用具,比如笔洗、臂搁、墨床之类。至于这只小小的水盂是如何从宫中流散到民间,更是一个待解之谜。因此研讨还在继续,希望更多人参与,有更多新证据、新材料的发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