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盖镇辖区企业密集,外来人口多,尤其以育龄群体居多。近年来,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辖区实际,在中医妇女保健领域开展学科探索,推动服务阵地、人才梯队、技术资源“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守护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成为石狮基层医院的特色发展亮点。
一面锦旗墙的背后
走进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妇科专家诊室,一面挂满锦旗的墙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最新的一面锦旗上写着“仁心仁术 誉满杏林”,落款日期是2023年12月,由来自南安的洪先生赠予。
原来,洪先生的妻子多年未孕,辗转多地治疗,均求子无果。2022年5月,经朋友介绍,夫妻俩来到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主治医师吴燕燕针对夫妻双方存在的问题,采取辨证论治方法,使用中药、督灸、中药熏蒸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治疗,半年后,洪先生的妻子顺利怀上了。由于孕期坐车不便,夫妻俩遇到问题时常常通过微信进行咨询,吴燕燕也都给予及时解答,帮助他们平安度过了孕期。“当时,他们送来这面锦旗时,孩子都已经出生4个月啦。”吴燕燕高兴地说。
洪先生夫妻的事例,是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妇女保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记者注意到,锦旗墙上,落款人不仅有来自南安的,还有石狮本地的、晋江的以及其他地区的。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是各种妇科疑难杂症的攻破,也见证了中心多年来中医妇女保健工作的学科建设成效。
中医服务
守护妇女全生命周期
妇女保健工作是全民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妇女具有“经、孕、产、乳”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注意一般卫生外,还须格外重视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健康问题。
2020年8月,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在三楼中医馆专门开辟中医妇女保健专区,将中西医结合妇女保健科、中医妇科诊疗室、妇产科诊室、围产保健室、妇保室、产康室等功能区域整合在一起,方便妇女“一站式”就诊。同年9月,成立基层中医妇女保健示范基地,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打造由“上级医院专家+中心医生+乡村医生”构成的三级网络医疗团队,推广使用中医方法为妇女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同时,借力辖区19个村、1个居委会共计20名女性卫生计生协管员的力量,协助开展妇科宣传、宣教、随访等多方面工作,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的网底功能。
“这些年来,中心学科建设一直在进步和发展。”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裕峰告诉记者,在人才梯队方面,中心对中医妇女保健团队进行优化,成员从最初的3人扩充为8人,如今已包含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护士和2名康复治疗师,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派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多次参与上级相关培训,加强临床科研力量,同时,突出骨干人员作用,确立每位医师的主攻方向,逐步形成学科发展的新支撑点;技术资源方面,中心针对妇女在全生命周期里可能出现的月经病、不育不孕、先兆流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优化宣教方案,完善检查设备,同时,在开展膳食、药物调理的基础上,引入拔罐、艾灸、针刺、放血、刮痧、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帮助妇女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数据显示,2023年,中心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月经病3469人次、多囊卵巢综合征487人次、盆腔炎579人次,整体诊疗人次较前两年均有明显提升,中医服务妇女能力显著加强。
产康落地
适应妇女就医新需求
如今,颇受欢迎的是,在宝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妇科专家诊室内,还独立设有一间产后康复室,越来越多的妇女前来这里享受服务。
“妇女在产后可能会出现盆底肌松弛、腹直肌分离、漏尿、子宫脱垂、耻骨联合分离疼痛等症状。”吴燕燕介绍,近几年,随着科普力度的加大,产后康复得到越来越多妇女的重视。在日常就诊中,有不少妇女反映,希望“家门口”的医院能够增设服务,省去她们一趟趟跑大医院的麻烦。聚焦这一需求,中心走在石狮基层医院前列,于2022年3月成功推动产后康复服务项目落地。
“产后康复以盆底肌松弛和腹直肌分离的修复最为普遍。”吴燕燕指出,中心通过添置产后康复治疗设备,组建团队外出学习先进技术,为妇女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数据显示,2023年,中心共计为辖区144位产妇开展产后康复评估,其中,进行盆底肌修复治疗有59人,腹直肌修复有14人,多数产妇恢复了良好的盆底肌肉张力和腹直肌间隙,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以外,中心还积极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产后康复服务中的运用,如,针对产后子宫脱垂症状,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进行治疗,配合使用艾条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来进一步提升疗效。
(记者 黄翠林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