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新石器时代棕色彩绘带柄陶壶(见图),质地为陶,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其高10.5、底径7.7、口径10.1厘米,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福建博物院收藏。
这件带柄陶壶矮颈,折腰,腹部附一向上翘的短把手,矮圈足。器表饰绳纹,间绘红色圆点纹,口沿内壁一圈绘红色竖条纹。胎棕色,质地较坚硬。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发现于1954年1月,先后进行8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一处4000—5000年前原始社会晚期的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层叠压着3000多年前的黄土仑文化遗物。2001年,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昙石山文化遗址揭示了昙石山人的社会意识、昙石山文化的源流及与海峡对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反映了昙石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地位,在福建闽越文化中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对史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闽台古文化渊源以及南岛语族的起源等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0月18日,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昙石山文化陶容器器型的基本组合是釜、壶、簋、豆、杯、碗。陶鼎很少,陶釜最多,故昙石山文化被考古界称为“陶釜文化”。
昙石山文化遗址还发现有原始瓷胎质的印纹陶片。昙石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不多,以磨制石器为主,兼有少量打制粗磨的石斧和砍砸器。石料多为凝灰岩,还有页岩和少量硅质岩,石质较细密坚硬,颜色以灰黑色为主,还有灰色、灰褐色等。器型主要是锛和镞,还有斧、凿、钺、刀、镰、矛、凹石等。(尼松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