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东埔木雕大师邱华拥的家,远远就能闻到香樟木散发出的特有香味。邱华拥出生于石狮东埔佛雕世家,为邱氏家族佛雕技艺第五代传人。他自幼跟随父亲邱水金学习佛雕技艺,凭借自身艺术天赋和多年的学习,技艺水平不断提高,从传统的佛像到现代木雕和泥塑陶瓷,样样精通,现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手工艺大师、福建省金牌工匠、闽台名匠、福建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泉州市第五层次人才、石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狮工匠。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大赛金奖,并被国家、省博物馆等收藏,尤其他的手工雕刻佛像作品深受各界人士好评。
3月1日,我们来到邱华拥的家中,看一看木雕大师让普通木头变成佛像艺术的精湛技艺。
早晨8时,邱华拥来到庭院门口处的木料堆放区,选取材料。“这些香樟木都是从江西、湖南以及福建省内采购来的,其中有香樟木原木,也有切割成方块状的木料。”邱华拥选定一组材料,抱在手中端详,构思着新作品形貌。
选定材料,开始制作初坯。这一环节,首先要用铅笔、角尺在木料表面线描出新作品大致框架,然后借助电锯对木料进行切割。院落中的一个工作台上,摆放了十多种功能多样的手锯、电锯等工具。随着电锯启动,木屑伴着刺耳切割声四处飞舞。大约10分钟后,这块方形木材已经初显出观音形貌。然而,这只是制作初坯的第一个环节,还要进一步锯出作品的很多细节。“完成一件标准的初坯,短则四五个小时,长则一两天。”在靠墙的一个木柜里摆放着上百件木雕佛像初坯,尽管表面粗糙,各具形态,却都能识别出每件作品的佛像形貌。
下午3时,完成初坯制作,就可以进入精细雕刻。整个一层房屋都是工作区,按照工艺流程,房间也被分为雕刻室、彩绘室等多种用途。在雕刻室内,一张宽大的工作台上,摆放着30多种金属刻刀。这些刻刀也被他视为木雕创作中“最重要的伙伴”。“由于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整块木材一次成型,每个作品都要雕刻数千刀,每一刀都关乎着最终作品的成败,因此在雕刻之前都要对这些刻刀进行仔细打磨,确保刀刃锋利。”借助木槌的轻敲,邱华拥手中的刻刀在初坯表面不断划过,原本稍显粗糙的观音衣褶变得飞动起来。彩绘室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功能各异的漆笔和数十种色彩颜料。彩绘之前,邱华拥首先对精细雕刻后的作品喷上涂料,以填平表面细微纹理,再用砂纸打磨平整,喷上一至二层的底漆,再贴金和彩绘,一件完美的佛像木雕才能最终出炉。
除了潜心制作木雕,邱华拥还致力于木雕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发扬,为此他和父亲成立了“金雍艺术馆”,用于展示他们近年来完成的木雕精品。晚上7时,忙完一天雕刻工作的邱华拥,和父亲邱水金一起来到艺术馆,要对展示作品进行调整布局。宽敞明亮的展厅里,每件作品都有独立展柜,其中很多都是曾经在全国、省级赛事中荣获金奖。两人合力将原本摆放在角落中的祥龙木雕,搬移至展厅中央。“今年是龙年,让这件彰显龙马精神的祥龙木雕占‘C位’,希望观众都能喜欢。”(王国良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