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 郑媛媛
松年(1837—1906), 晚清书画家。姓鄂觉特氏,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工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兰竹,用笔豪爽,喜画元书纸,工于用水,秀润可爱。初师如冠九,有出蓝之誉。晚年酬应之作,未免粗率;罢官后,流寓济南创办枕流画社,被推为“盟主”,一时从学者聚。在济南从事艺术活动20多年,大量的书画作品留在民间。著有《颐园论画》,光绪二十三年(1897)自序成书。作有《清画家诗史》《八旗画录》《榆园画志》。
《水墨山水图》轴(图1)左上方款署:“仿高房山于半山作,小梦画”,下有一朱文印“小梦”。作者以皴擦手法绘山石脉络,简笔淡画其轮廓,显得巍峨高峻。近处以浓墨勾勒树干,浅墨点晕林片,整个山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隐约中,一条潺潺的小河从山间流过,几座小屋隐现其中。整幅画面结构工稳而有古气,用笔爽利挺劲,在清寂之外具有一种清朗澄净之美。
《淡彩山水图》轴(图2)右上方题为“摹东山尚书画花”,落款“松年”,款下有白文姓名印一方“松年之印”。作者仿清代官员、书画名家董邦达画法,用笔虚实相间,枯笔短皴,笔法浑厚。画中山石多以披麻画之,皴擦点染,然后用披麻皴法皴染,干笔淡墨勾出山石的结构。画面近景几株松柏挺拔耸立于下面的石坡上,后面几间屋舍门窗紧闭,潺潺小溪弯弯曲曲萦绕在坡石水草中。山顶几处远山用淡墨烘染,空蒙清虚,云气弥散。整幅作品画面气势宏阔、意趣高古,虽只用了赭石、水墨烘染,却呈现出一种虚实相间静谧古穆的气息。
水墨竹兰四条屏(图3)款识分别为:“霁侯大兄大人属画,丙午五月仿李息齐作,松年”“大涤子有此本,松年”,钤白文印“小梦松年之印”。四幅画面整体以山石为基脉,布局却各不相同。翠竹或左或右,兰草或上或下。作者以枯笔勾石,加横皴竖苔,笔法写意凝重。兰花用淡墨绘花瓣,浓墨点蕊填枝,勾线细腻精致。秀竹以勾圈分节,线条流畅,尽显挺拔之姿。从整体看,这件水墨竹兰四条屏构图巧妙,墨色秀润含蓄,翠竹修长挺拔,幽兰清雅秀逸,浑然天成,是为松年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