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里 周继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林业,把林业放在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把植树造林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使林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55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绿化祖国”号召。共青团积极响应,勇当先锋,组织带领广大青少年踊跃投入绿化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植树造林热潮。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后,共青团中央先后组织召开陕甘晋蒙豫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举办赣湘闽粤四省百县造林竞赛活动;号召全国采种支甘绿化陇原;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青年黄河防护林工程等。在这些绿化祖国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分子、先进模范,各级政府和团组织制作颁发了品种数量繁多的徽章,铭记着半个多世纪以来青年绿化祖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1955年10月26日,团中央作出《关于召开陕西、甘肃、山西、河南、内蒙等省(区)青年造林大会的决定》,在全国掀起第一次规模空前的青年植树造林热潮。1955年秋至1956年春,全国有6660万青年参加植树造林,共造林546万亩,植树22亿株。
1956年3月1日至11日,陕甘晋蒙豫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的1204名代表参加大会。与会青年代表和延安青年共计5700多人,在杨家岭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大规模的青年植树造林活动。
图1为陕甘晋蒙豫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纪念章,铜质,扇面造型,绘有层林叠翠的黄土高坡、微波荡漾的黄河,表达了西北五省(区)团员青年要让“赤山变绿地,黄河流清水”的期盼,上方镌主题文字,底边飘带注明会议召开时间“1956.3.1”(即1956年3月1日)和地点“延安”。
在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精神的指导、鼓舞和带动下,以绿化黄土高原为起点,全国广大青年在团组织的带领下,组建数以万计的青年造林突击队,在荒山安营,在峻岭扎寨,把“绿化祖国,向荒山秃岭进军”“给沙漠披上绿装”“让黄河变成清河”“把家乡变成花果山”“让荒山变成森林,把空地变成绿园”等口号变成实际行动,有计划、有组织先后开展绿化长江、黄河、长城等活动。截至1956年底,全国参加植树造林的青少年达到1.2亿人次,同时也使春季植树造林成为各级团组织的一项传统工作项目。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改变甘肃自然面貌的根本措施之一,也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解决木材和果品的迫切要求。1956年3月20日,甘肃省在兰州召开全省青年、妇女造林大会,组织青少年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行动,掀起大规模造林护林热潮。据史料记载:1958年甘肃全省造林4870万亩;1959年全省造林6000万亩。
图2是甘肃省青年、妇女造林大会纪念章,铜质,直径2.7厘米,绘有黄土高原、黄河、森林图景,刻有主题文字,注明大会召开时间“1956.3.20”(即1956年3月20日)。
1956年2月16日至22日,山西省青年植树造林大会在太原举行。大会表彰奖励了472个青年造林护林先进单位,提出“绿化公路”“绿化城市”等倡议,号召全省青少年绿化山西、绿化家乡,带领群众向荒山秃岭、荒滩河岸进军。
图3为绿化稷王山纪念章,铜质,尺寸4.3×2.5厘米,造型如同一幅山水画,由青山、森林和河流组成。颁发时间“1956.4.1”(即1956年4月1日)。图4为永济县绿化中条山纪念章,铝质,尺寸4.1×1.3厘米,背面注明“1958”年。图5是夏县青年绿化荒山纪念章,1958.4.1(即1958年4月1日)。
1960年3月10日至19日,陕西省青年绿化黄土高原跃进大会召开,参会代表近千人。会议通过《立大志,除“三害”,做征服大自然的英勇突击队》决议,并对绿化黄土高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大会决议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群众性造林活动,绿化荒山荒坡,改造陕西自然面貌,把治山治水、绿化黄土高原推向新的高潮。
图6为安康专区造林护林纪念章,1956年,背面铭文“陕西安康专区护林防火绿化指挥部赠”及四位数编号。图7为包头绿化奖章,背面铭文“中共包头市青山区委员会、包头市青山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2月,团中央要求各地团组织组织青少年开展大规模、大面积造林活动,在全国掀起了第二次造林绿化热潮。
图8为江西省造林积极分子大会纪念章,铜质,通径4.2厘米,1956年制发,背面铭文“江西省造林积极分子大会赠”。图9为湖南青年绿化积极分子大会纪念章,背面注明“1958”年。图10为湖南祁东共青团石山林帒突击队奖章,背面铭文“中共祁东县委赠”。图11为福建省青年垦荒造林开发山区积极分子章,1956年,背面铭文“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州证章合作社”及三位数编号。还有枚福建省造林纪念章,1964年制,背面戳印“福州制牌厂”及编号。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绿化祖国”到90年代实施“跨世纪绿色工程”,到21世纪实施了六大生态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成就了如今天南海北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