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拍卖市场“三山五岳”的艺术传奇(下)

张大千《南岳朝晖图》

黄宾虹《嵩华夜山图》

金城《北岳图》

■福建石狮 王国良

张大千

《南岳朝晖图》

在上海嘉禾202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张大千1934年创作的《南岳朝晖图》以218.5万元的高价成交。作品描绘的正是湖南衡山(古称“南岳”)的壮丽景色。

1933年,张大千在湖南衡阳拜谒恩师曾熙之墓后,被衡山的自然美景所吸引,遂在寄缘大师的引导下游览了衡山的多处名胜。次年二月,他根据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创作了这幅《南岳朝晖图》。

画作中,张大千以草草逸笔,巧妙地捕捉了衡山绝顶日出景色。只见东方破晓,云雾缭绕,山石若隐若现,仿佛被一层轻纱所笼罩。他用淡墨轻赭渲染山体,使得原本凝重的山石变得轻灵而富有动感。几间萧寺坐落其上,与山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青松一丛屹立山石脚下,一条小径蜿蜒而上,五位高士在路的尽头等待朝阳初升。画面虽未直接描绘出红日,但石体上挥洒的淡赭色,却巧妙地暗示了朝阳已经跃出云层,普照大地。阳光与云海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作品中,张大千借用黄研旅的诗句,通过画面表达了对衡山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相比于以往摹古绘画的精工细作,此幅作品更显得简逸而富有诗意,体现了画家对诗画意境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张大千的一生与石涛的艺术紧密相连。他深受曾熙影响,不断钻研学习石涛的艺术精髓。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通过四海游历来回归自然、感受造化。《南岳朝晖图》正是他师法自然、追求造化之美的典型作品之一。

黄宾虹

《嵩华夜山图》

在北京2012年的春季拍卖会上,黄宾虹晚年创作的《嵩华夜山图》收获了759万元成交价,充分展现出“学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追求。画中,嵩山密林郁郁葱葱,峦顶禅林高耸入云,林间清泉潺潺,茅亭小筑静谧雅致。溪畔沼草茂盛,古树参天,高士携童闲游其中,整个画面充满了闲云野鹤的诗意。黄宾虹运用淡墨打底、赭青复之、浓墨搽衬等多种手法,特别是他独特的“铺水法”,使得画面如同上了一层“蜡”,黝黑沉亮,极具质感,展现出深厚的传统功底。

黄宾虹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新,他纵览古画名迹,手摹力追,加之学养深厚,游遍名山大川,对真山真水有着真切的感受。这种独特的艺术背景使他在吸收历代诸大家之长的同时,又能探赜钩奥,心领神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嵩华夜山图》中,黄宾虹追求的是一种深邃的意境和美学理想。他深受宋画的影响,特别是喜欢阴面山和夜山,因此他的画作常常表现出深厚浓黑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是对古人的师承,更是对自然深切感受的体现。黄宾虹在画中表达的是一种浑厚华滋、沉雄幽奥的意境,是对人在静谧之中的心灵震撼。这种意境通过黝黑浓重的画面得以展现,但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浑厚华滋的精神。

金城

《北岳图》

金城(1878—1926)是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的大舅,原名绍城,字巩伯,号北楼、藕庐,浙江吴兴人,是近代书画界一位重要人物。他擅长诗、书画、篆刻,尤以山水、人物、花鸟见长。金城曾创办“湖社”画会,对全国书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于1908年创作的《北岳图》,时隔百年之后的北京匡时2010年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123.2万元成交价,展现了他深厚的摹古功力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世襄在该作品中留有题跋:“舅父北楼先生,精于摹古,功力深厚,此幅临宋范宽北岳图,作于宣统元年,时卅一岁,正是早年下苦功学习古人精髓之时,为难得佳作,藏者宝之。”金城在这幅作品中临摹了宋代范宽的《北岳图》,时年31岁的金城正处于学习古人精髓的关键时期,此作堪称难得佳作。金城早年勤于习古,画作深得古人神貌,同时又有自出机杼之处。画面上,金城采用高远式构图,色彩鲜明,群峰连绵,气势雄伟。他巧妙地承袭了范宽那种浑厚壮观的风格,构景繁复多变却秩序井然。近景小桥流水、树木扶疏,屋舍掩映于层峦叠嶂间,展现出一种幽致景色。中远景则以雄健老硬的笔法表现岩石的形貌质感,岩石虽多但各有玲珑奇异的外形,无单调乏味之感。大青绿设色古雅有致,寓浓艳于精巧的造型和悠远深邃的意境之中,使整幅画既具有逼人的气势,又具有宁静的诗意。

王世襄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博专家,在书画鉴赏方面有着精湛独到的眼光。他与金城有着深厚的渊源,二人共同致力于传统书画的研究与推广。金城早年游学欧美,归国后倡议筹设古物陈列所,即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并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画会,成为北方画坛的领袖。而王世襄亦曾将精力放在整理收集文物方面,日后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专家。可以说,金城与王世襄共同为中国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艺术家们围绕“三山五岳”开展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些作品将继续在拍卖市场上闪耀光芒,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