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5月25日,石狮市林长办、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泉州市石狮生态环境局、永宁镇政府、泉州市观鸟学会等单位共同携手,开展石狮生态观鸟科普志愿服务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栗喉蜂虎数量将达到历年之最
今年清明节期间,石狮观鸟爱好者在峡谷旅游路再次记录到有着“中国最美小鸟”之称的栗喉蜂虎,这也是栗喉蜂虎连续第三年来到石狮“安家”。当日活动中,在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的带领下,观鸟科普志愿者一行来到位于峡谷旅游路的栗喉蜂虎观鸟点,利用望远镜以及长焦、高速连拍专业相机等,一睹栗喉蜂虎的倩影。这一边,一只只栗喉蜂虎悬停于木麻黄或相思树的枝头,或整理羽毛,或交头接耳,或相互投喂,好不热闹;另一边,一些“闲不住”的栗喉蜂虎则流连于马樱丹花、鬼针草花等,寻觅蜻蜓、蝴蝶等昆虫作为美食。
“对于栗喉蜂虎而言,峡谷旅游路这个点位有土墙,方便钻洞筑巢,也方便取食、娱乐,是很理想的栖息地。”吴轲朝告诉记者,经过专业测算,目前,石狮峡谷旅游路的栗喉蜂虎已达到150余只,按照每对栗喉蜂虎平均孵育二到三只幼鸟计算,待到秋季,栗喉蜂虎幼鸟全部出巢后,石狮峡谷旅游路的栗喉蜂虎鸟总数有望超过300只,达到历年来之最。
更多“候鸟”变石狮“留鸟”
在石狮湿地公园,观鸟科普志愿者一行借助专业观鸟设备,先后观测记录到黑翅长脚鹬、暗绿绣眼鸟、须浮鸥、池鹭、白鹭、斑嘴鸭等15种珍稀鸟类。“经过长时间对石狮湿地公园的观察监测,我们发现不少候鸟变成‘留鸟’,像黑翅长脚鹬、斑嘴鸭等候鸟直接‘安家’在石狮。”吴轲朝表示,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四条途经我国。春季正是各种越冬鸟类北迁的季节,而在石狮,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珍稀鸟类从“候鸟”变成“留鸟”,石狮鸟类“大家庭”逐渐壮大。
“候鸟”变“留鸟”,还需要相关部门及社会大众的呵护。石狮市林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石狮市持续加大鸟类保护力度,各有关主管部门坚持开展监督检查、落实保护执法责任、实施打击行动等一系列保护监管措施,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开展巡查巡护,协助政府开展公众教育等活动,鸟类资源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支持石狮生态文明建设。截至2023年底,石狮市已观察记录到的鸟类有200余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黑脸琵鹭、彩鹮,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黑翅鸢、红隼、岩鹭等各类重点保护鸟类。
当日,在开展观鸟活动的同时,志愿者还为过往市民及游客分发爱鸟护鸟、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相关宣传材料及法律科普册,并对鸟类栖息环境及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巡护。
(记者 林富榕 林恩炳 颜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