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第06版:陶瓷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品赏瓷器上红红的石榴花

图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纹罐

图2 清同治粉彩石榴花纹敞口碗

■陕西 林彤

唐代韩愈在《题榴花》中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这首诗开头一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

宋代梅尧臣盛赞石榴花:“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

繁茂烂漫的石榴花,花形优美,花姿绰约,花色艳丽。石榴跟随张骞,自汉代从西域移植到中原,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赞美和称颂。石榴花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橙红色,远观神似一盏盏红灯笼。在花语里,它象征着成熟的美丽、富贵和子孙满堂。因此,历来为人们所钟爱,也成为瓷上表现的题材。

这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纹罐(图1),高8.3、口径3.5、足径4.7厘米。罐撇口,短颈,丰肩,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外部斗彩装饰,瓶身绘两组对称的石榴花卉纹,无款识。此罐造型隽秀,构图疏朗,瓶身只绘折枝石榴花,简洁醒目。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颇显清新雅致。

清代斗彩瓷器恢复于康熙时期,创新于雍正时期,繁荣于乾隆一朝,清代斗彩瓷器早期沿袭明代斗彩瓷器风格,到了雍正一朝斗彩瓷器得到空前发展和创新,也是清代斗彩瓷器最好的一个朝代。清代斗彩瓷器最大的特点是添彩由五彩慢慢被粉彩所代替,这是清代斗彩瓷器有别于明代斗彩瓷器的最大区别。清代的斗彩瓷器颜色更加丰富,除了红、绿、黄,还有蓝、黑、紫等,使得清代斗彩瓷器更加缤纷华丽。后来,斗彩瓷器又加入金彩,这是清代斗彩瓷器颜色一个大胆应用和创新。

斗彩瓷器施彩比较薄,工艺精细,添彩十分准确,很少溢出轮廓,这也是工艺进步的表现。

清康熙斗彩石榴花纹罐的制作技术,是在继承明代基础上而又有所发展的产物。

另有一件清同治粉彩石榴花纹敞口碗(图2),高4.2、口径9.3、底径4.2厘米,绘画工艺较细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修足规整,胎质细腻,釉彩鲜亮。瓷上石榴虬枝苍劲,枝杈伸展,有的枝尖花儿怒放,有的花儿已谢,果实初现,在黢黑树枝陪衬下,显得格外清新。

该碗为敞口、深腹、小圈足,足内无釉。碗底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印,器型、釉色、粉彩工艺无不显露出浓郁的同治年代气息。

瓷器上的石榴花纹,作为明清装饰纹之一,寓意多子多福、吉祥美好。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满枝的石榴花象征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因而很多人都喜欢将石榴树栽种在自家庭院里,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般红红火火。

品赏这两件瓷器藏品,不禁令人心生欢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