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 李润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薄如蝉翼、轻似云霓、美若彩霞的丝绸作为“美物”来看待。而色彩丰富、图案华丽的锦绣则是丝绸中最为鲜艳多彩、绚丽华美的产品。人们往往用“锦上添花”“锦绣前程”来赞美那些好上加好的事物,可见锦的臻美是人尽皆知的。驰名中外的锦绣有壮锦、云锦、苏绣、蜀绣等丝织品。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我国四大名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的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用于制作衣裙、背包等生活用品。《广西通志》载曰“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服巾被之属莫不取百色绒,杂以织巾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近视则粗,壮人贵之。”今天广西的靖西、忻城、宾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壮锦生产地。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柳州卷烟厂曾出品“僮锦”烟标(图1),该标主版是一幅以回纹为中心图案的壮锦,在其下方则是几种不同的壮锦图样。之后的80年代,广西柳州卷烟厂出品有一枚“壮锦”烟标(图2),这枚烟标主版是一幅以双凤为主题图案的巾帕类壮锦,同时烟标下方则是通版的万字回纹不到头纹样。
云锦是南京传统的丝织工艺品,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义熙十三年(417)的锦署,《飞燕外传》就有“云锦五色帐”的记载。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的云锦在保持传统特色和独特技艺的同时,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云锦的家乡,国营南京卷烟厂曾于20世纪70年代出品“云锦”烟标(图3),这枚烟标主版展示了一幅菊花纹云锦。
所谓绣,又称为刺绣,民间也叫作“绣花”,是以穿针引线的方法,将某些花纹图案缝制在织物(布料、丝绸)上。周代在丝绸衣服上绣花已比较普遍,如《诗经·唐风·扬之水》有“素衣朱绣”,《诗经·豳风·九罭》有“衮衣绣裳”等诗句。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苏州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苏绣来源于仲雍的孙女女红首制绣衣。周朝古公亶父的儿子太伯、仲雍来到苏州一带建立吴国,当地人有断发文身的习俗。仲雍想破除这种陋习,于是和长老们商议,被正在缝衣的孙女女红听见。她边缝边听走了神,一不小心手被针扎了一下,一小滴鲜红的血顿时浸染到衣料上,渐渐晕开成小花,于是女红有了灵感:把蛟龙的图案绣在衣服上以替代文身。为纪念刺绣的发明者,民间至今仍将妇女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活动称为女红。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苏绣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风靡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细、密、和、光、顺、匀八大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在种类上,苏绣的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首屈一指。
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20世纪90年代,中国安阳卷烟厂曾出品“苏绣”烟标(图4),该标主版是一幅艺术效果名满天下的苏绣仿画绣:绣品中的“金鱼与水草”静中有动,形象生动逼真,充分展现了苏绣艺术瑰丽奇幻的精湛技法。副版则采用行草书印有“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一带,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被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