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临之际,包粽子、做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正在不少校园及老年协会上演。有的老同志走进校园,教学生包粽子、做香囊;有的学生则带上包粽子所需的食材,走进长者食堂,在欢笑声中,与长者一起提前感受端午佳节的节日气氛。
“五老”入校 “粽”乐无穷
轻雨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享“粽”乐。近日,来自永宁辖区内的关工委“五老”李圣筑、李火力走进银江华侨学校,与该校三年级学生一起在烹饪室包粽子,提前迎接端午佳节的到来。
同日,石狮市龙渊中心幼儿园也联合学园关工委,邀请“五老”入园,开展“龙”情端午,“粽”香童年亲子包粽子体验活动。活动中,有经验的“五老”现场做示范,她们用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将糯米填进粽兜内,再用绳子扎牢,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做好了。“五老”演示结束后,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只见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折叶、盛米、压实、包紧、扎绳,忙碌地穿梭在一张张粽叶间,在“五老”的协助下,孩子们成功制作出有着自己特色的粽子。这些形态各异的粽子饱含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记者了解到,每逢佳节之际,石狮各级幼儿园十分重视和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并围绕传统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师生以及家长共同感受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祖孙制香囊 传承好家风
端午节前,石狮市第三实验幼儿园携手学园关工委的祖辈家长入园,与小朋友一起开展“巧手做香囊,传承好家风”迎端午特色活动。
“祖辈包草药香囊送祝福活动一直是我们园‘祖辈帮帮团’的一大特色活动。”石狮市第三实验幼儿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活动当天,祖辈家长们早早入园,与教师一起布置现场,并准备了白芷、艾叶、广藿香、薄荷等中草药材。“这些药材具有芳香去浊、散热解暑的功效,是制作传统端午香囊的最佳选择。”参加活动的一位老同志告诉记者,制作香囊活动前,幼儿园里还专门派出一位老师给现场的祖辈家长及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现场的大小朋友了解端午节和制香囊的来历。
在10多位祖辈家长及学园师生齐心协力下,400个草药香囊就制作完毕。“小小香囊,袋袋情;祖孙融融,暖心间。”看着包好的香囊,参与活动的祖孙们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据悉,这400个香囊已于当天作为礼物,分送给全园小朋友。一个个精美的香囊,传递祖辈们的美好祝福,更传承着好家风。
浓情端午送温暖
长者食堂粽飘香
6月8日中午,在永宁镇港边村幸福院长者食堂,老人们正在品尝孩子们包的肉粽,“奶奶,我们一起包的粽子好吃吗?”“好吃呢,你真乖!”老少温馨的对话,其乐融融。
当天上午,石狮第五实验小学209中队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港边村长者食堂,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粽情端午 志愿助老”亲子志愿服务活动。
上午9时,志愿者带着包粽子的材料,来到长者食堂。港边村老年协会副会长李德坛首先用知识问答的形式丰富孩子们端午民俗知识,随后通过“端午”诗词的诵读,让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最后孩子们在长者食堂老人的指导下,现场学习包粽子。“先把两张粽叶放在一起折个‘兜’,舀一些糯米放进‘兜’里,将其中一头包起来……”老人们一边讲解一边手把手传授着包粽子的技巧。从不熟练到找到方法,成品粽子虽然千奇百怪,但是从小手中诞生的那一刻,满满的心意和美好的端午祝福就已经包进了粽子里,准备送到老人的餐桌。上午10时,120个肉粽全部完工,港边村爱心乡贤林丽珠捐赠的200个肉粽也送进了食堂。不一会儿,食堂的厨房里飘出了肉粽、肉羹汤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孩子们引导用餐老人入座,分发餐具、盛汤……忙得不亦乐乎。
李同学告诉记者,“到长者食堂过端午节,老者向少年传输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传授包粽子的技巧,这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延续,而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将植根在我的心中。”
(记者 刘晓娟 洪亚男 通讯员 李晓云 张丽蓉 施珍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