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 李润
文峰塔亦称“文笔峰”,是一种主要用于兴文运、昌科举、祈祷地方文运昌盛的建筑。据说东南方是学习研究的文昌位,因而文峰塔大多建造于城市乡村的东南方。在国产烟标上也能欣赏到镇山川、蓄文脉的文峰塔。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峰塔就以其形态各异的风貌,频频亮相烟标。如河南省安阳卷烟厂出品的“文峰塔”烟标(图1),主版再现了坐落于安阳文峰区天宁寺内的文峰塔。这座始建于后周广顺二年(952),高38.65米,从下往上逐级增大的伞状八角五层重檐砖木塔,原名天宁寺塔,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黄邦宁重修时,在塔门横额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而得名“文峰塔”。
陕西汉阴卷烟厂出品的“文峰塔”烟标(图2),主副版则是屹立于汉阴明城墙东南角,象征着当地文运的文峰塔的远景画面。据资料记载,汉阴文峰塔系由当时县令及地方绅士为“文出卧龙”,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筹资兴建,次年落成。这座造型精美、设计构思巧妙、高十二丈的文峰塔,呈五层六棱楼阁式锥形砖结构,各层均为砖砌的檐、椽、斗拱,六角端外伸,石雕龙头似螭首,翘首下悬铎铃,每当微风吹过,清亮铃响不绝于耳,塔顶不知何年长出一黄柏木树,竟有小酒碗粗细,常年青叶盖塔顶,远望犹如龙吐须甚是壮观。
国营阜阳卷烟厂出品的“阜阳”烟标(图3),副版是阜阳中心颍州路文峰公园内的文峰塔,这座兴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高31.8米的七层八边形塔,于1998年被列入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此后的80年代,作为地域文化的标志建筑,现身烟标的文峰塔就更多了。如贵州省铜仁雪茄烟厂出品的“文笔峰”烟标(图4),主版采用远视镜头,摄取笼罩于文笔峰山巅的文笔峰,好似如椽巨笔正在向五彩天幕挥毫泼墨。这座位于铜仁城南对岸、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七层六棱锥体石塔,原名“凌云塔”。经2003年重修,该塔也从原先的封闭式,改为可以登顶远望铜仁美景了。
中国许昌卷烟厂出品的“游中原·文峰塔”烟标(图5),主版展现了许昌境内的文峰塔近景。这座通高51.3米的十三层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又名“文明寺塔”。副版对其简要介绍:“位于许昌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历经康熙、嘉庆、道光年间维修,此塔造型雄伟,为河南省二百余座明代砖塔之冠。”在国营许昌卷烟厂出品的“文峰”烟标(图6)主版上,可以看到这座外形挺拔俊秀,酷似一支饱蘸浓墨神来之笔,与云天相接的文笔峰远景。
在河南唐河县城东南角岗坡上,也有一座文峰塔。据清康熙辛亥年(1671)《重修文笔峰记》载:“以笔利文,以峰众笔,故曰文笔峰。”因此塔与唐河城北的泗洲寺塔遥相呼应,素有“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说。这座高约30米、始建于明朝的八棱锥形九层楼阁式砖塔,曾亮相于唐河卷烟厂出品的“古塔”烟标(图7)主版。
湖南桂阳卷烟厂出品的“桂阳”烟标(图8),主版背景则是屹立于湖南桂阳县银河乡仙岛村,紧靠春陵江畔小山上的文笔峰,这座高22米、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塔身中空的文笔峰始建于清咸丰末年。国营贵定烟叶复烤厂出品的“文峰塔”烟标(图9),主版倒映于龙潭口水中的文峰塔,原名文笔塔,始建于万历年间,系五层木塔,因年久失修仅存塔基,1840年、1921年都曾重修过。现在这座塔高23米的七层六面实心塔系1983年重修。
湖北阳新县城也有一座文峰塔,这座通高21米、造型典雅的六方七层砖石塔,兴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其坐落于广水兴国镇宝塔湖横泊洲,游客登临其上,能够欣赏到宝塔湖经济开发区的旖旎风光,中国广水卷烟厂出品于20世纪90年代的“宝塔湖”烟标(图10),侧标则对其予以简要介绍。
说到文峰塔,就不得不说因新科进士题名而闻名的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这座高64米、专为供奉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的宝塔,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寺院毁坏后仅存此塔。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记载,自唐中宗神龙年间(705—707)新科进士张莒在大雁塔题名后,引得新科进士纷纷仿效,视之为极大的荣耀,“过关宴(即曲江宴饮)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其中最出名的要数白居易,他27岁中举后,在大雁塔题写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不过,现在我们看不到大雁塔题名了,据说是因遭非进士出身的唐武宗宰相李德裕妒忌,被其下令取消曲江宴饮,同时也让人把大雁塔上新科进士的题名清除了。在地方国营宝鸡市烟草厂出品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雁塔”烟标上,就可看到民居中心高耸入云的七层方形大雁塔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