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狮 王国良
傅抱石
《风雨归舟》
傅抱石《风雨归舟》,尺寸27×39厘米,在北京保利2012年精品拍卖会上,收获460万元成交价。画面上,风雨交加,波涛汹涌,但这一切都被傅抱石巧妙地融入山水之间。垂柳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而浩渺的烟波间,一艘小船冒风披雨,急驶而去。船夫与船客虽被风雨所困,他们的神态却截然不同。船夫奋力摇橹,而船客则安然端坐,红伞半掩,这种一动一静的对比,更加凸显了风雨中的生机与活力。
傅抱石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既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又具有现代艺术的创新性和时代感。他以简练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将风雨归舟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空灵简洁,简于迹而繁于意。他巧妙地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营造出一种烟雨蒙蒙、水天一色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让人感受到风雨的狂暴,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风雨归舟》不仅是一幅雨景山水画,更是一幅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作品。它表达了傅抱石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李可染
《江南春雨》
《江南春雨》尺寸70×46.5厘米,作品款识“江南春雨图。一九六二年九月,阿兄可染画”,印鉴“可染”。在上海天衡2014十周年春拍中,以885.5万元成交。1962年一个宁静秋日,李可染于北戴河疗养之余,挥毫泼墨,创作出这幅《江南春雨》。作品不仅展现了李可染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将江南雨景的韵味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春雨》以江南水乡为背景,画面上,蒙蒙春雨如丝如缕,轻轻洒落,将江南的秀美与静谧渲染得恰到好处。江南人家、拱桥、远山等景致在春雨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朦胧而迷人。这种朦胧之美,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更使得江南水乡的风情韵味愈发浓郁。
李可染擅长将自然之美与笔墨之美相结合,在《江南春雨》中,他巧妙地运用积墨法,将春雨的细腻与柔和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的墨色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李可染还善于将书法、金石融入笔端,使得画作更具朴拙老辣之风。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不仅让画作更加耐看,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韵味。
在这幅画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可染对江南雨景的深厚情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江南雨景的韵味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不仅体现在画作中,更贯穿于李可染的整个艺术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江南春雨》是李可染送给胞妹李畹的礼物。在创作过程中,李畹和爱人李德传一直陪伴在旁,聆听二哥讲述山水画的运笔和用墨、章法和布局、提炼主题等问题。这种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不仅让画作更加珍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传承的温暖与力量。
李可染
《雨中泛舟》
李可染《雨中泛舟》,尺寸94×99厘米,在荣宝斋(上海)2013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以552万元成交。作品呈现出一幅漓江雨中的壮美画卷,不仅展现了李可染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更体现了其“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崇高艺术追求。
画面上,雨丝如织,云雾缭绕,重峦叠嶂,水波荡漾。作者运用积墨法层层积染,使画面中的山川草木都呈现出一种深沉而浓郁的色彩,仿佛是大自然在雨中展现出的一种独特韵味。特别是画中的船只,在雨水的洗礼下,显得更加坚韧,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力量。
在这幅作品中,李可染巧妙地将光影引入画面,通过明暗对比和色彩运用,营造出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更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而梦幻的漓江雨景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在这幅作品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可染用画笔在漓江上留下的足迹和心声,也仿佛感受到他对祖国河山的深深眷恋和无限热爱。
值得一提的是,《雨中泛舟》不仅是李可染对漓江山水的一种艺术再现,更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绘画技法的一种融合和创新。他借鉴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构图技巧,结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和意境,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画作品。这种融合和创新不仅使他的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感,更使他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