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第08版:卫生与健康 上一版   

石狮市中医院创新“四师共管”病区服务——

一体化康复托起患者新生活

石狮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师共管”团队走进病区查房

医师谢晓芳(中间)向家属详细了解患者 发病过程、既往存在病史、当前用药情况等信息

治疗师龚子森(左一)为患者进行腰背部核心 力量、站立位平衡功能、上肢精细功能等训练

药师黄志宝(右一)就患者当前 用药情况与护师进一步沟通叮嘱

护师林燕珊结合节气养生保健 指导患者做耳穴按摩保健操

近年来,石狮市中医院紧扣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扛牢党建引领和改革创新这一主责,深耕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此背景下,康复医学科作为该院的重点科室,不断做强学科发展,在石狮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2023年3月,该院进一步成立独立病区,实现床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同年10月,该院在全省首创“四师共管”病区服务模式,强化住院患者的规范诊疗,走出了特色发展的新道路。

一名瘫痪患者的康复之路

“手术到现在有多久了?”“什么时候去复查?”“晚上能自主入睡了吗?”“目前正在吃哪些药?”“血糖控制得如何?”“家属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日前,康复医师谢晓芳、治疗师龚子森、药师黄志宝、护师林燕珊一同走进康复医学科病区,为瘫痪患者卢阿伯共同指导康复事宜。

72岁的卢阿伯因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导致四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今年4月底,他在福州做完手术后选择回到石狮进行后续康复。“术后,阿伯虽然四肢能动,但是力量较小,不足以支撑他翻身坐着,更不用说站起来了。”医师谢晓芳告诉记者,这时,就需要科学的康复指导介入,来帮助阿伯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手术效果。

在卢阿伯入住康复医学科病区的第一时间,一支包括医师、治疗师、药师、护师在内的“四师共管”团队快速介入开展联合查房工作,针对阿伯的身体情况,开具辨证论治、护理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营养膳食干预、心理疏导等“六大处方”,形成了一份精细化、个性化的住院康复方案。

经过团队近两个月时间的康复指导,阿伯的身体变化显而易见。谢晓芳指出,与起初的“轮椅入院”状态相比,目前,阿伯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已经可以辅助行走几步,甚至,在有医生当场指导的情况下,还可以试着独立行走几步,取得了阶段性的康复成果。这个变化极大鼓舞了阿伯,助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也激励他坚持治疗、战胜难关。对于患者家属而言,更是一种欣慰。

“这便是康复医学工作的意义所在。”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高冠闽指出,通过康复指导,许多肢体障碍患者能够实现从“躺着入院”“轮椅入院”到“行走出院”,重返家庭甚至是重返社会。

“四师共管”创新康复病区服务模式

“目前,康复医学科病区每天的在管人数有四五十位,几乎是满床的状态。”高冠闽向记者透露,肢体障碍严重者大多数是因为脑卒中(俗称“中风”)引起,少数是因为颈椎骨折等其他原因引起。

数据显示,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成年人终身脑卒中患病风险高达39.3%,居世界首位。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其中3/4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占40%以上。

“一旦得病,或生命不保,或瘫痪在床,或不同程度失语。时间一长,患者感到痛苦,家属也被经济上和精神上的两副重担压得受不了。”高冠闽提醒,康复介入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并且,在身体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康复要越早介入越好。

在此前的住院管理过程中,康复医学科发现,“医、治、护”团队达不到一体化、患者并发症发病率高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等原因,都容易影响康复效果。为此,该科室积极探索,在全省首创“四师共管”病区服务模式,引入多学科协作模式,提升患者康复效果。

“四师共管”服务模式,即在患者入院之初,由医师、治疗师、药师、护师一起针对患者的入院情况开展综合评估,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既定的康复目标,并且,最大程度降低卒中复发率及并发症率。

细化分工来说,医师负责首诊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并做体格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师负责康复评估,设定康复目标,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护师进行康复训练动作指导,以及教家属简易的“家庭版”康复任务;药师负责提示医护人员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护师负责患者体位摆放、床上活动、体位转移、皮肤护理等日常保健,以及治疗时间外的患者康复训练指导和心理辅导。

多学科协作实现“医、治、护”一体化

相较于以往“各自为阵”的管床模式,“四师共管”团队将多学科协作应用于住院管理过程,实现“医、治、护”一体化服务,改善常规诊治护理方面的不足。

“大部分的科室只需配备医师和护师,而康复医学科的科室比较特殊,由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因此还需配备治疗师。”高冠闽指出,在传统模式下,医师、治疗师、护师都是在各自领域开展服务,这样就容易导致诊治护理意见不统一,尤其是当患者遇到具体问题时,询问医师、治疗师、护师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说法。而在新模式下,医师、治疗师、护师共同为患者查房,从各自角度给出建议后,再进行探讨交流、综合分析、优化方案,这样一来,患者享受的康复服务就会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如,从治疗师角度切入来谈,在为患者作康复评估时,不再是简单地以病例作参考,而是通过与医师、护师现场交流,直接获取更多关于患者的体质、病情等详细信息,再来作出精准的康复判断。

“‘脑卒中’患者多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除了要服用本科的药以外,还有其他的药。”高冠闽指出,针对这一情况,科室还创新性地将药师也纳入“四师共管”团队,提醒医护人员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指导患者如何用药,确保服药时间更合理、药效更安全。

同时,“四师共管”模式推出的一系列创新服务,也极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具有家族遗传史的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医师会同步监测患者家属的血压、血糖情况,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治指导,减少家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此前康复治疗往往只关注患者在康复治疗室中的训练,而对治疗以外的时间干预较少的情况,护师也会配合医师及治疗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以外的时间指导患者训练,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同时,通过开展夜间交流会,组织康复效果好的患者传授经验,提振其他患者的康复信心。

(记者 黄翠林 郭雅霞)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