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6版:陶瓷/杂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清代鸟形杯和五毒活计

图1 犀角雕鸟形杯

图2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

■安徽池州 雨林

农历五月,瘟疫毒虫孳生。老话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古时候,端午节被人们认为是“毒日”“恶日”,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一定要用各种方法驱除“五毒”之害,这些习俗长期在民间流传。清代诗人郭麐在《五毒符》中就曾写道:“角黍须盛五采筒,蛟龙波底泣孤忠。六丁六甲符安用,且避人世虿与蜂。”展现的就是古人端午节裹粽子、张贴五毒符的场景。除此之外,古人还会将驱避五毒的方法也融入日用器具之中,北京故宫博物院便收藏了这样两件极富民俗特色的清代藏品,展现出别样的生活情趣。

犀角雕鸟形杯(图1),此杯高5.4、口径10.3—7.1、足径3.5—2.2厘米。杯呈斗形,俯视其口部近椭圆形,一端稍窄,为流,一端稍阔,是尾。口沿外撇,内壁可见一条明显的折棱与杯身分开。外壁纹饰以浅浮雕为主,内容初看不可索解,但如将杯体翻转,则一望即知整体为一鸟形,眼、喙、翎、羽分明,鸟头部为杯底足,鸟冠为杯足尖。为适应杯形,鸟的姿态呈敛翅耸肩状,尾部成流。纹饰描摹虽写意,却出人意表。鸟嘴中还叼一修尾异兽,身躯细长,弯扭蠕动,好像正在拼命挣扎。民俗中鸡恰是克制五毒的良禽,所以传统纹饰中表现鸡啄五毒的场景就成为驱邪避毒的吉祥图案。因为犀牛角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所以用犀角杯饮酒对身体有益。端午之时,梅雨将至,炎热、潮湿、蚊虫孳生,是常见的传染病大肆传播的时节,古人素有饮雄黄酒驱瘟辟邪的习俗。使用这样一件工艺精美、外形别致的犀角雕鸟形杯,杯中的雄黄酒应该格外香醇。

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图2),清代满族习俗,特别喜爱在腰带或领襟之间的纽扣上佩挂各类日常随手可用的小杂品,如荷包、扇套、表套等,通称“活计”。这些活计既实用,装饰性也很强,并往往根据节庆时令的变化而佩挂纹样形制不同的活计。这套活计是端午节佩戴之物,共9件,其中荷包3件、烟荷包1件、表套1件、扇套1件、镜子1件、粉盒1件、名姓片套1件。每件的颜色和纹样相同,均为明黄色,通体以金线、银线和五彩丝线绣“大吉”葫芦,里面插着艾草和菖蒲,五毒环绕四周,寓意以毒攻毒、以恶镇恶、驱邪免灾。清代《燕京岁时记》有载:“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葫芦谐音“福禄”,端阳之日阳气最盛,葫芦也有厌火之意。整套活计用色明快华丽,纹样生动逼真,绣工精美细巧,为佩挂者平添仪态之美,同时也寄托了佩挂者希冀借此辟邪趋吉的美好愿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