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比起“夜经济”,我们更爱“烟火气”

“烟火气”,这个词汇朴素而温暖,它代表的是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是街头巷尾的热闹喧嚣,是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感交流。

比起被精心包装和策划的“夜经济”,人们更怀念那些自发形成、充满生活气息的夜间场景:夜市里的小摊小贩,用简单的食材烹饪出令人垂涎的美味;夜游的人们,在灯火阑珊处偶遇一场即兴的街头表演;夜晚的公园里,老人们围坐一起,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

近年来,“夜经济”一词频繁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夜市、夜游到24小时书店、健身房,各种夜间消费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在这股“夜经济”热潮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触动人心的,其实是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

“夜经济”固然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往往也伴随着商业化、同质化的风险。面对千篇一律的小吃街以及机械化的灯光秀,城市的夜市失去了它独特的韵味和魅力。“烟火气”则不同,它无法被复制,也无法被策划,它是城市文化的自然流露,是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更重要的是,“烟火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渴望在夜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放松。他们想要在夜市里品尝到家的味道,想要在夜晚的散步中感受城市的温暖,想要在街头巷尾的发现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夜经济”无法替代的。

因此,我们在发展“夜经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保护和培育城市的“烟火气”。政府在规划夜市、夜游项目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和生活气息,如何让市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和支持那些自发形成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夜间活动,让城市的夜晚更加多元、更加生动。

总之,“夜经济”和“烟火气”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只有当城市的夜晚既有经济的繁荣,又有生活的温暖,才能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时光。(杨德华)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