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 马小江
众所周知,乐府的设置起源于汉代。而汉代的许多官府机构都源于秦,文史学家们推测,秦代也应该有乐府,但是文献没有记载,也始终没有找到实物依据。
1976年2月,在秦始皇帝陵园西侧内外城垣间的飤官遗址,人们发现一件秦乐府钟,后来它被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86年11月,秦乐府钟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时被盗。而陈列在同一展柜中的其他珍贵文物都安然无恙,唯有秦乐府钟不翼而飞。侦查人员发现监控设备及报警器的电线被切断了。此后,曾立案侦查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找到丝毫线索,秦乐府钟从此下落不明。1996年,该盗窃案告破,但乐府钟已被盗卖至境外。
1998年6月,国家安全部门提供了关于“秦乐府钟”已被香港私人收藏的信息,陕西省安全厅通过有关安全渠道,最后由香港友人从持有者手中将其买回并转送陕西省文物管理部门。随后,陕西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将其移交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珍藏,其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乐府钟为青铜所铸,带有鼻钮,钮上刻铭“乐府”二字。通高13.3、两铣间7.2、鼓间5.8、舞修6、舞广4.8厘米。此钟器型完整,长方形钮,泡形枚,内壁有音脊4个,前、后壁,左、右侧鼓各一。舞饰纤细云纹,钲篆四边以双细阳线弦纹为界,篆饰错金云纹,钲、鼓饰错金蟠螭纹,两铣、顶篆、鼓下缘饰错银云纹,钟内侧饰纤细阳线云纹。秦乐府钟外面的错金银是一种复杂工艺,简单说就是在钟铸好之后,按需要的花纹刻槽,嵌入金银丝,再进行打磨抛光。钟的腹腔之内也有花纹,虽说不是错金银的,却精细绝妙,花纹细如发丝,是一次铸成的。
秦乐府钟的出土告诉现代人,秦代就有乐府机构,而且秦陵的祭祀活动是伴随着音乐进行的。秦乐府钟是研究古代官署制度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秦乐府钟的花纹基本完整、清楚,充分显示了秦代高超的青铜冶铸水平和工艺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古代错金银及镶嵌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秦乐府钟不仅精美,同时作为一件古乐器还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乐理知识。钟的内壁有四条调音带,并有锉痕,说明秦人已经对钟进行过调音。1982年,音乐家吕骥敲响了乐府钟两千年来的第一声,并鉴定它的音调为C调,音质清脆悦耳,音准度也很高。这在了解和探讨秦代音乐成就方面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秦乐府钟出土时位于飤官遗址断崖的瓦砾中,置于一残破的带三矮足的陶案内,陶案置于原来房内的地面上。飤官遗址位于秦始皇帝陵园西侧内外城垣间。飤官遗址在园寺吏舍中内外城垣之间的一号建筑遗址内,清理发现一组四合院式房屋建筑基址,东侧房屋基址呈南北向长方形,残长24.5、东西宽6.1米;南侧房屋基址呈东西向长方形,长37、南北宽14米。室内西端有渗水井一眼,连接一条五角形陶水道,以便把水排出室外。西侧、北侧房屋基址残破严重。
这件秦乐府钟历史艺术价值极高,已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