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 姚悦
元人画迹珍罕,此为不争之理。在清代,不少有名的字画收藏家,若家中能藏有一张片纸宋元名画,可称得上是一方收藏好手。清季鉴藏家周二学,曾自言“家虽藏有明清字画,然独缺宋元画迹,几乎仅见”。周虽比不上明清一些大藏家,但在当时,大大小小也算得上是一方藏玩名士,就其这种身份,都罕见宋元名画,应该不是虚言。那么一般普通画家,想要瞅一眼宋元画迹,其难度可想而知。故而,冷摊坊间,为利益大肆仿造,祸害市场,让不少毫无鉴别能力的收藏者吃药打眼。董其昌位高权重、家资雄厚,他是个大文士,诗书画皆精,书法尤为世所重,笔墨艺术横跨明清两代,康熙大帝最喜玄宰笔墨。董之所以笔墨如此精良,与其富藏能鉴观察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为验证古人真实笔墨思想,曾携画乘舟亲自遨游江南,见毓秀江南,山势平缓连绵,墨点晕染风神有度,山峦多用披麻皴法,构图自然留白形成强烈的空间感,让人思入画图之中。看到真实山水与画卷基本一致,玄宰公非常诚服古人的精深笔墨,因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逐渐加深。说白了,其手头一有名画真迹,二细心观察江南美景,闲来常与项墨林昼夜谈古论今。项家所藏历代法帖名画宏富江南,玄宰有幸饱览大量书画真本,眼界为之洞开。
海盐诸生李修易,名不尚显,然所作山水,笔墨云烟丘壑,亦有清新超然之境。其仿黄大痴山水笔墨,另有一片天地。
李修易(1811—1889),字子健,号乾斋,浙江海盐诸生。其工诗能书善画精篆刻,写花卉,饶有苍浑之韵。山水学王石谷,得清风灵韵之气,又入奚铁生,显苍古浑朴之貌。李氏中秀才,未闻入仕。喜云游,过齐鲁,至燕赵,寻访古人踪迹,饱览名山大川。眼界为之大开,山水笔墨渐入佳境。其早年绘画曾师事俞少甫、杨樵谷,受蒙师指授,画艺颇有见效。其精治印,宗秦汉,追明清,至吴门“闻喜堂”,为名士沈剑泉捉刀月余。闻其妻徐湘雯能画,笔墨秀丽,夫妻合作之笔,殊为难得,藏者若获,皆珍而宝之。为了生计,常奔波于江浙沪鬻画,拜师访友,亦有“苦中作乐,忙里偷闲”之心境。黄宾老云“元人野逸,三笔两笔,无笔不简,而意无穷,其法皆从北宋人画中来”。当然,这画中简笔,元人倪云林、梅花庵主等多用此法。
在“元四家”中,黄大痴(公望)名气最大,尤其他所绘制的经典名作《富春山居图》,广为后世画家顶礼膜拜。沈石田也专门临摹过大痴老人这幅经典长卷。窃闻清帝乾隆为充实内府收藏,分别得到《富春山居图》两卷。据说得到第一卷时,乾隆龙颜大悦,在画卷上“题了又题,跋了又跋”,直到画卷“密不容针”,无处再题,方才罢休。然这卷凝聚乾隆心血的《富春山居图》长卷满跋,后经鉴定是幅实实在在的赝品,而后来进献的第二幅《富春山居图》,才是大痴老人的真品。可见大痴老人的画迹真品,在当时就有一定数量的仿品,足见其画罕稀。黄公望学画,得到赵孟頫亲授,对子昂画非常崇拜。子昂公交的都是当时的贤达名流,对后学黄公望的绘画才学,还是比较看重的。
这幅李修易《仿大痴笔意山水图》,墨笔纸本,尺寸179×92厘米,豫园馆藏。画面构图精整,山势幽古苍郁,笔墨皴染有序,山林空寂深远,颇具悠然画境。那么李修易“仿大痴笔意”,从画面的构图及笔墨气韵来看,应该是有原本对照临摹的。
李修易并非出身达官显贵,也不是什么有雄厚家资的收藏玩家,就是一位最为寻常的鬻画之人。虽如此,他在嘉兴鬻画间,与名士殷树柏订交。后被邀名贤黄燮清“倚晴楼”雅集,与诸名士诗酒唱和。黄大痴传世画作真迹,流存稀见。但李修易常往返江南富庶之地鬻画,交了不少名士,而江南富庶之地,收藏宋元名画者甚夥。李修易诗词、花卉、山水、篆刻皆工,笔墨才气颇受名士推重。故而,有不少名贤之士求其作画,邀之府中,尊为上宾。有一资深藏家,取庋藏经年,从密不示人的大痴山水真迹,供其欣赏把玩,李修易看到痴迷处,乘兴展纸临摹。落款“道光丁未春二月”,应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也是春季二月画的。李修易也是个移转多师的人,不受一家法所囿,画笔中融入仲圭的墨法。那么,虽为仿,画中写大痴笔,借仲圭墨,再融入自己的画境,可谓仿品中的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