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11版:大众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20世纪40年代的文具盒

图1 孔夫子文具盒(盒面)

图2 孔夫子文具盒(盒内)

图3 胜利文具盒(盒面)

■河南三门峡 朱卫东

新的学年即将来临,大大小小的学生们又要背上书包走进校园,书包里少不了有一个新买的文具盒。其实早在20世纪的民国时期,挑选一个心爱的文具盒已经成为学生们迎接开学的“必备动作”。我收藏有两个20世纪40年代售卖的铁皮文具盒,现介绍如下。

第一个文具盒(图1),长约24厘米,盒面刻绘的是一幅“孔子周游列国图”。画面中央是峨冠博带的孔子头像,长须翻飞,目光睿智。左右两侧各有两辆行驶中的马车图案,展现了孔子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一心传播儒家思想的情景。画面左上角是一行大写的英文字母“CONFUCIUS”(孔夫子的音译),右下角“孔夫子”,一左一右,英汉对照,独具特色。

打开文具盒,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竖版的繁体文字“幼而学 壮而行 幼不学 老何为”(图2)。这几句出自《三字经》,意在劝勉学子们刻苦读书。学生打开文具盒,一眼就看到这几句话,天天鼓励自己,起到“座右铭”的作用。此外,还有“欲求学业上进 请用振信毛笔文具盒”等文字,这自然是一句广告语了。翻转盒底,还可以看到“上海 振信文具洋纸商店 孟德兰路5弄54号”以及“振信”商标图案。这些充分说明民国时期的商家,已经有了较高的商标和品牌意识。

第二个文具盒(图3)制作于1945年。时值抗战胜利之际,山河上下,举国欢庆。一些精明的商家趁机推出一系列带有抗战胜利元素的商品。这些颇具纪念意义的商品深受民众欢迎,这个文具盒就是其中一件,其长约21厘米,画面磨损严重,可辨认部分是两名奔跑着的军人,一人扛旗,一人持枪,向着胜利的方向,奋勇前行。画面左上角,两个红色的繁体大字“胜利”格外醒目。文具盒底的图案简洁,黑底白字,颇具视觉冲击力。

因年代久远,这两个文具盒上的色彩虽有所消退,画面图案也残缺不全,却蕴含着非常多的历史信息,通过这些文具盒,我们可以了解到7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学生生活状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