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08版:徽章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徽章铭记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图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证章

图2 黑龙江省首届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

图3 辽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证章

图4 热河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纪念章

图5 陕西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

图6 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

图7 平原省协商委员会证章

图8 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证章

图9 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

图10 湖南省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

图11 贵州省协商委员会证章

图12 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

■贵州龙里 周继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召开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条件还不具备,于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形式,从1950年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民主建政高潮。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普遍召开,初步在地方政权机构以至地方政治生活中确立一套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主要是通过选举、推派和特邀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最终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成熟条件,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和准备,是人民管理政权的初级形式,是团结各族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举行。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纪年四个重要决议。大会选举出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由18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选举产生由63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大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图1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证章,铜质,通径3.2厘米,正面镌人民政协会徽。会徽上方“1949”数字表示人民政协诞生年代,下方标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名。

1950年3月下旬,黑龙江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齐齐哈尔举行,选举产生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组成黑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图2为黑龙江省首届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根据政协会徽设计,注明会议召开时间1950年。

东北解放后,1949年设辽西省,由东北人民政府领导。1950年,辽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组成辽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1954年辽西省建制撤销,大部分县市划归辽宁省,四平市及梨树、双辽2县划归吉林省。

图3为辽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证章,外形为花瓣,中间飘扬的国旗上镌有主题铭文,注明会议举办时间1950年。

1948年11月12日,热河全省解放,隶属东北局。1950年,热河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组成热河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1954年,热河省第一届省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首届省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成立热河省人民政府。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正式撤销,属地分别划归河北、辽宁和内蒙古。

图4为热河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纪念章,长方形,正面镌有毛泽东浮雕像,下方注明会议召开时间1954年。

1950年8月,陕西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西安召开,选举陕西省第一届协商委员会。1952年11月,陕西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陕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陕西省协商委员会成立后,代行省人民委员会职权,发挥民主建政应有作用。

图5为陕西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中间绘国旗上的五角星,镌主题铭文,外围装饰齿轮麦穗图案,背面三位数编号。

从1950年3月到1952年4月,山西省先后产生两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召开三次会议。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成员;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成员。

图6为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外形为政协会徽造型,中间铸刻主题铭文,注明会议召开时间1950年。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全境解放后,党中央为加强冀鲁豫3省接合部地区的工作,决定设立平原省。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宣布建立平原省。同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在新乡市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平原省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省协商委员会。1952年平原省撤销,属地分别划归河南省、山东省。

图7为平原省协商委员会证章,背面有编号。

1950年3月,山东全境解放,老解放区土改基本完成。1950年3月8日至16日,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省人民政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图8为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证章,中间绘有山东地图,著名的泰山矗立在地图上,外圈饱含五角星、齿轮、麦穗、棉花、飘带等象征性元素,镌有主题铭文和会议召开时间1950年。

1950年10月1日至20日,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文教界、工商界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占全体会议代表的五分之二。会议选举产生了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即着手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图9为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上方五角星凸出,中间绘有湖北省地图,镌有主题铭文和年代。

1950年10月,湖南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与会代表839人。会议选举产生由75名委员组成的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程潜为主席,黄克诚、金明、谢晋为副主席,代行地方人民委员会职权。1954年8月,湖南省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完成其光荣使命。

图10为湖南省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注明会议召开时间1952年。

1951年5月22日,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成立。同年7月9日至16日,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贵阳举行,参会代表529名。

图11为贵州省协商委员会证章,造型和图案为人民政协会徽,下方飘带上铸主题铭文,上方注明1951年。

贵州省协商委员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和参与抗美援朝、爱国卫生运动等中心工作,团结全省各族各界群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图12为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纪念章,上方镌红色五角星,象征新生人民政权,下方铸主题铭文。

1954年7月22日至30日,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全省各地、各界参会代表共计295名。本次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贵州省建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