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正值旱稻采收期,9月6日上午,石狮市旱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暨机收减损现场会在恒农盛家庭农场举行。泉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石狮市农业农村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代表等参加活动。
作为旱稻种植基地,今年恒农盛家庭农场共种植100亩旱稻。现场,只见一台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上来回作业,一株株稻穗套被卷进脱粒仓,摇身一变成为颗颗稻粒,继而通过输送管送达运输车。整个机收过程快速、高效。
“今天演示的这台是全自动化收割机,若我们提前设置好收割路线,它可实现自动收割。”市协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金盾告诉记者,该台全自动化收割机的采收垄距比更宽,采收效率相对更高,一个小时就可采收6亩稻田。这也意味着,100亩旱稻不到两天即可收割完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石狮积极推广水稻旱作,为提高旱稻领域的现代化农机水平,我市先后试验推广采用无人机直播旱稻种子、开展植保作业,并通过收割机进行采收,实现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以此次机械化演示为契机,现场还举行了旱稻机收减损现场培训会,认真测算粮食生产机收环节损失情况,提升旱稻联合收割机操作水平,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 林富榕 李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