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10版:钱币 上一版 下一版  

漫话民国纸币的收藏价值

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壹元(正背面)

福建省银行伍角(1935)

海门县商会分币兑换券壹分券(正背面)(1940)

■上海 吴伟忠

我国曾是世界上发行纸币种类最多的国家,仅民国时期所发行的官方纸币就达3000种以上,还未含当时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各种纸币。民国纸币的种类有军用票、关金券、金元券、银元券、铜元券、法币、商业银行,以及与特种银行票和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民国纸币因问世时间较长,且其品种和版别又非常复杂,使集币爱好者的收藏难度大为增加。

民国纸币的主要种类

1.军用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阶级集团被推翻。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革命胜利的果实竟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称帝更是激起了以云南为开始的全国规模的讨袁战争。各省纷纷成立“护国军”“靖国军”,宣布独立。讨袁战争结束后,北洋军阀之间形成了一股股军事政治力量。它们在各自的靠山——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互相争斗,使全国陷入连年内战之中。各地军政权为筹措饷银进行战争,都先后发行军用钞票。这类钞票均在战地发行,属于临时性质,但这部分负担,当然无一例外地都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如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成都曾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设立四川银行,于1912年1月15日发行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该票正面上端为两面交叉的“汉”字旗帜,“汉”字四周环以十八个小圆星,中央为不同的面额。两侧分列直书“财政部部长”和“四川银行总理”字样及印章。面额上方横书“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面额下方横书“四川银行发行”,背面印有《军用银票通行章程》,这种军用银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关金券。关金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国民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1931年2月1日,海关开始征收关金,并于同年发行一组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直型关金券,面额有拾分、贰拾分、壹圆、伍圆、拾圆五种。初发行时只能作为缴纳关税用,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1942年2月1日,国民政府提高海关金单位,即由每单位含纯金0.601866克提高到每单位含纯金0.88861克,和美金等值。同时按1∶20兑换法币,并增发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伍佰圆面额券,并以关金1元折合法币20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后因法币急速贬值,中央银行又多次发行大面额关金券代替法币流通。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宣布废除法币和关金券,发行金元券。关金券自1931年5月1日发行起,到1948年11月20日停止收兑止,历时十七年半。期间正式发行的关金券品种有四十七种,未发行的有四种。如果把不同签字、不同字轨、不同号码形体等计算在内的话,品种有近百种。

3.法币。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我国因受国际金价及银价波动的影响,致使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潮爆发,严重动摇了中国银本位制的基础。银本位刚刚启动一年半,便进入死局,银元贬值则外流,升值则通货膨胀,经济进入全面危机。银本位币制难以继续维持,国内的货币发行也未趋统一,杂乱不堪。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在市面上流通,并强制将白银收归国有。法币是国家法定信用货币,具有无限的清偿能力,与金银含量无关,与汇率相关,法币先同英镑后与美元建立了固定的汇兑关系,因为后者可以间接兑换黄金,所以这是金汇兑本位。中国酝酿已久的银本位不足两年便进入金汇兑本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不断采取通货膨胀政策,致使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000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法币终于彻底崩溃。

4.金元券。鉴于法币恶性膨胀,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之势,通货膨胀已经使法币贬值到连纸张本身价值都不如的地步,据传广东有一家造纸厂竟然买进八百箱票面额100—2000元的法币当作造纸原料。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以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纯金0.22217克),以一比三百万的比率,收兑急剧贬值的法币。金元券发行以后,大部分商贾和百姓持有的金银、外币都被强制收兑,而将法币兑换成金元券后,物价仍然难以控制,然而金元券却以更快的速度膨胀,前后不到十个月,金元券发行总额竟高达1,303,046亿元,比原规定的发行额20亿元增加六万五千余倍,物价反而比币改初期上涨一百七十万倍。金元券很快就比法币更不值钱。金元券改革最终不到一年就破产失败,而最苦的莫过于国统区的小商贾和平民百姓,他们多年的积蓄瞬间变成一堆废纸。解放前夕,上海一枚银元可换金元券16亿元,金元券纷纷被各地拒用,遂以银元代替流通。

民国纸币的价值

因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纸币的收藏价值与其面额高低多半关系不太大,主要与其品种珍稀与否有关,例如有孙中山头像的纸币比无头像的纸币价值要高一些,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因存世量较少,一般比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价值要高不少,题材上佳的比题材一般的价值要高,这中间差异很大。按最近的市场行情来看,在京津沪等地的收藏市场上,即便是最常见的纸币品种,只要品相比较完好,价格最低也可以卖到几十元一张,即便是品相很差的旧币,也可卖几元钱一张。

而一些规格和面值特殊的民国纸币的价值尤其不菲。例如有一张票幅为2.5×5.1厘米、仅有拇指大小的纸币,这是1941年,因杭州沦陷而南迁至浙南山区的浙江地方银行,由于受到日军的严重封锁,导致印钞材料极度缺乏,为渡过难关, 印钞厂只好节省印钞纸张,于是便产生了这张我国历史上最小票幅的纸币——浙江省地方银行横式一分纸币。如今这张纸币在收藏市场上的身价超过万元,且还很难寻觅。还有一种面值为60亿元的民国纸币,1949年5月,由国民政府新疆银行发行,面额标明“陆拾亿圆”。这张天价纸币当时的实际价值究竟是多少呢?纸币上写有“折合金元券1万元”,这1万元金元券又可买多少东西呢?按照当时上海的物价,这张60亿元的纸币只能买到77粒大米。1948年,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已经濒临破产,100元法币的购买力仅值1937年的0.00002元, 但国民政府出于内战的需要,仍大量滥发纸币,以至于面额越发越大,导致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如今这张堪称世界上面额最大的全新品相的“陆拾亿圆”民国纸币的市场价格已高达八千余元。而民国早期纸币则价值更高,如有一张辛亥革命时期四川银行1912年1月15日发行的大汉四川军政府军用银票,该票面额为一元,票幅长12.7、宽7.9厘米,其市场价一万余元。

对于收藏品来说,品相也是决定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品种完全相同的纸币,也会因品相新旧而造成很大的价格差异,故集币爱好者应以收藏品相上好的民国纸币为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