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徐有贞云:“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这首诗表达了国人对于中秋节的喜爱之情和美好祝愿。
中秋夜,全家人共同赏月吃饼,取“人月共圆”之意。很多人都吃过月饼,但对于造型丰富的饼模可能不太了解。通俗地说,饼模就是制作月饼的工具,据考最早可追溯至宋代,不同年代的饼模形制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如今流传下来的饼模多为木制,多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适于雕刻的木料,通常是在方整的木块上挖出一个或几个凹槽,并在凹槽底部精雕细刻寓意深刻的装饰图案,以传达亘古不变的祈求富贵吉祥、平安团圆的心愿。可以说,它们不仅是家庭中的实用器具,到了当下,更是一件件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收藏品。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分会委员施政强正是闽南饼模的收藏发烧友,他被这些饼模之美深深吸引,早年就涉足相关收藏,至今已收藏了数百块不同质地、不同造型、不同纹样的闽南饼模。如今,这些遗存下来的造型精美、寓意美好的饼模,可以说是中秋节民俗演化的一种记录和存档了。
时光流转,丰富多样的饼模凝聚着多元的风俗民情,更寄托了制作者对于生活的美好祈愿。小小的饼模将生活和艺术合二为一,是凝结我们民族情感的实用器和艺术品。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借这些精美的饼模,恭祝广大读者吉祥安康!
(记者 傅文忠 李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