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咏
书法流传了几千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事情,学书法之人都想进入书法史,但是谁能进入书法史,谁的书法能长久保存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这几十年我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书法家、艺术作品,也拜读过不少人的作品,赵文生的书法让我印象深刻。初见时应该是两年前,看过他的作品我就提出了“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的看法,但是短短两年的时间,我再见他的作品已有了非凡的意象,如今赵文生的书法,风格更加分明!
何为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做到这一步不是说说如此简单,如何把握度的选择,如何把握气韵的味道,这都是艺术家个人要反复研磨的事情。如今再观赵文生的作品,其书体一笔到底,连缀不断,气脉通联,好比惊蛇入草、飞鸟入林、一笔飞白。从这些草书作品可以看出赵文生在创作上下的苦功夫,他将美与神、字与情自然和谐地融入笔墨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从赵文生的草书中可以看出时代开放的精神气息。他的作品活跃、灵动而且大胆,融合感主要表现在章法布局上,字与字之间的互相呼应与包围,都在不断循环中回应。我愿称之为“意草”。意在泼墨挥毫、健笔如飞,如天女散花、嫦娥起舞;意在蛟龙出海、金蛇狂舞,顷刻间一幅作品一挥而就,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字字富有生命,笔笔带有动感。
今天我们看到的“意草”,将很多草书写法完美统一。赵文生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反而是漫长推翻再建立的结果,学书法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赵文生是带着敬畏之心仰望传统、学习传统、思考传统、继承传统的,又在这个基础上完善传统,发展传统的。这不仅是基本功长期的熔炼,更是充分学习国学经典要义、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充分掌握历史知识、哲学知识、文学知识、美学知识、书法理论知识后做到的胸有成竹、潇洒自如。
文化是本源,书法是载体,这个意是神情,是意味,是意想,是意会万字皆存于心、舒于笔。唯有意字能够涵盖其中真意,他的意草书卷气、墨韵气,浑然一体。印法画龙点睛、和谐共生,这也是书中有道,不是为写字而写字,是为传承而写字。
创新对于未来的书法界是很重要的,赵文生有这一代人应有的担当和觉悟。章法布局,计白当黑;笔法技法,主次搭配,刚柔相济,快慢结合,拥有综合的素养。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为书法史留下了什么东西”?我认为赵文生可以,他在传承创新发展中身体力行地做着;在比较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得到升华。可以说,书法艺术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成为他如影相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书法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技法修养所成,更是一个人的学识、胸襟、志向、品德的综合体现。“意草”有精神,有气度,得奇韵,成妙动,挥笔纵墨,依书抒怀,把艺术学养与笔墨技法紧密结合,文人风质,功满情深。
诸家评论
观赵文生先生书法作品,运笔遒劲,笔画连绵,功力深厚。字里行间内蕴无穷,古趣盎然,充满张力磁性。行笔风神多姿,给人仪态万千之感,笔断意连,令人遐想无限。
——权希军
作为一名深谙传统的实力派书法家,赵文生先生不仅是充分继承了帖学精髓,同时在笔墨的挥毫写就过程中,他也更是能从中展现出十分强烈的诗意精神和文人性情!取法传承正宗,翰墨气象正大,所谓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罗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