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第09版:书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读赵文生草书之随感

《岳阳楼记》(局部) 全长18米

《一颗静心观世界 半盏清茶悟人生》 136×34cm

《心有山水不造作 静而不争远是非》 136×34cm

《于事无心风过事 于心无事月空行》 136×68cm

书颜真卿《劝学诗》 136×68cm

《道德经》(局部) 全长98米

书贾岛《寻隐者不遇》 136×68cm

书诸葛亮《戒子书》 180×97cm

赵文生,1954年生,获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美术书法创作高级研修班颁发书法专业高级证书。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特聘专家,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客座教授,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专业委员会艺术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签约书法家。出版多部个人专集,个人作品及艺术事迹被多家电视台、报刊及网络媒体专题报道。其创作的“意草”草书长卷《岳阳楼记》《道德经》等作品得到多位业内专业人士及相关机构好评,多幅书法作品被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 书法作品曾入选“第二届古建与书画之美优秀作品展”“第三届黑龙江·台湾书法交流双年展”“北京地铁电视‘文化中国’主题巡展活动”等多个专业展览,并先后受邀参与由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主办的“明德引领风尚·挥毫书写时代”——国学艺术创作交流会,环球时报社和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主办的“2021亚洲品牌强国论坛”,第二十二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2024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的“欢乐中国年”节目等多个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学咏

书法流传了几千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事情,学书法之人都想进入书法史,但是谁能进入书法史,谁的书法能长久保存下来?这是一个大问题。这几十年我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书法家、艺术作品,也拜读过不少人的作品,赵文生的书法让我印象深刻。初见时应该是两年前,看过他的作品我就提出了“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的看法,但是短短两年的时间,我再见他的作品已有了非凡的意象,如今赵文生的书法,风格更加分明!

何为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做到这一步不是说说如此简单,如何把握度的选择,如何把握气韵的味道,这都是艺术家个人要反复研磨的事情。如今再观赵文生的作品,其书体一笔到底,连缀不断,气脉通联,好比惊蛇入草、飞鸟入林、一笔飞白。从这些草书作品可以看出赵文生在创作上下的苦功夫,他将美与神、字与情自然和谐地融入笔墨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从赵文生的草书中可以看出时代开放的精神气息。他的作品活跃、灵动而且大胆,融合感主要表现在章法布局上,字与字之间的互相呼应与包围,都在不断循环中回应。我愿称之为“意草”。意在泼墨挥毫、健笔如飞,如天女散花、嫦娥起舞;意在蛟龙出海、金蛇狂舞,顷刻间一幅作品一挥而就,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字字富有生命,笔笔带有动感。

今天我们看到的“意草”,将很多草书写法完美统一。赵文生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反而是漫长推翻再建立的结果,学书法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赵文生是带着敬畏之心仰望传统、学习传统、思考传统、继承传统的,又在这个基础上完善传统,发展传统的。这不仅是基本功长期的熔炼,更是充分学习国学经典要义、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充分掌握历史知识、哲学知识、文学知识、美学知识、书法理论知识后做到的胸有成竹、潇洒自如。

文化是本源,书法是载体,这个意是神情,是意味,是意想,是意会万字皆存于心、舒于笔。唯有意字能够涵盖其中真意,他的意草书卷气、墨韵气,浑然一体。印法画龙点睛、和谐共生,这也是书中有道,不是为写字而写字,是为传承而写字。

创新对于未来的书法界是很重要的,赵文生有这一代人应有的担当和觉悟。章法布局,计白当黑;笔法技法,主次搭配,刚柔相济,快慢结合,拥有综合的素养。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为书法史留下了什么东西”?我认为赵文生可以,他在传承创新发展中身体力行地做着;在比较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得到升华。可以说,书法艺术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成为他如影相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书法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技法修养所成,更是一个人的学识、胸襟、志向、品德的综合体现。“意草”有精神,有气度,得奇韵,成妙动,挥笔纵墨,依书抒怀,把艺术学养与笔墨技法紧密结合,文人风质,功满情深。

诸家评论

观赵文生先生书法作品,运笔遒劲,笔画连绵,功力深厚。字里行间内蕴无穷,古趣盎然,充满张力磁性。行笔风神多姿,给人仪态万千之感,笔断意连,令人遐想无限。

——权希军

作为一名深谙传统的实力派书法家,赵文生先生不仅是充分继承了帖学精髓,同时在笔墨的挥毫写就过程中,他也更是能从中展现出十分强烈的诗意精神和文人性情!取法传承正宗,翰墨气象正大,所谓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罗扬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