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9月,祥芝镇大堡村职工服务中心招租项目在泉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顺利成交,成交总价超过2000万元,成为泉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上线以来成交金额最大的项目。
“这一项目的成功,标志着大堡村在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将组建集文创、休闲、娱乐、停车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商业综合服务圈,有效填补大堡北片区商业综合体的空白。得益于此,未来,大堡村每年将增加村集体收入121万元,跻身年入超300万元的富裕村行列。
大堡村,地处祥芝镇区和染整集控区的核心地段,周边工业厂房沿路鳞次栉比,集聚数万名产业工人,市场高度繁荣。然而,此前因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不少集体公产变成“私人领域”,成为村落发展的“绊脚石”。
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推动下,大堡村毅然决然敲响清理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的“第一锤”,拆除15亩被群众占用20多年的集体公地,又集中力量清理其余被长期占用的空地、菜市场等集体资产资源,实现了“家底”的“颗粒归仓”。
关于集体土地的使用,村里有着不同的声音,有的主张直接“卖地”,一次性获得收益;有的主张将空地出租,收取租金。大堡村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认为村落周边企业众多,但为企业职工提供商业服务的场所太少,于是,全村达成共识,决定迈向“以服务兴产业、以产业促共富”的发展道路,以村委会为主体建设职工服务中心,为村里带来较高的收益,同时服务在村务工人员。
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大堡村充分利用在村务工人员这一资源优势,精准盘活闲置房产,蓄力发展“房东经济”,进一步提高全盘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今,全村700多户本地村民超90%的房屋已转为出租,每年带来3000万元的收益,集体经济变成了村民幸福生活的“真靠山”。
“看得见”的集体经济也在逐渐转化为村民“摸得着”的红利。“我们村每年用于发放福利的金额已经超过200万元。”大堡村群众高兴地说道,村里每年出资为全村村民进行医疗、养老续保,并为高考和继续升学学子发放奖学金,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春节慰问,为患重大疾病住院的困难村民补助住院费用等,福利覆盖男女老少。
大堡村的成功经验是石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由乱到治”的一个典型。记者获悉,资产、资源、资金作为农村集体最重要的“家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这些“家底”也往往容易成为滋生微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灾区”。为此,今年来,石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大力纠治损害侵占群众利益的顽瘴痼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6个,累计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84宗,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超843万元。(记者 黄翠林)